第四十五章 进击的“飞虎”(2/2)
不得不说蒋先生的这两个条件真是抓住了红北极熊的要害,当然不会得到红北极熊的同意。虽然双方没有谈拢,但是私下里也形成了默契,红北极熊在实际上也停止了对“华夏支部”的支持,不过“华夏支部”还没有意识到而已。
国家党派之间的明争暗斗还在进行的时候,铁骏已经带领杰李连科以及一百多名名由来自欧美各国的退役军官士兵组成的“保镖”跋山涉水进入了“阴山山脉”中段的“大青山”。
阴山在蒙古语中为“达兰喀喇”,意思为“七十个黑山头”。阴山山脉是东西走向,西起狼山、乌拉山,中为大青山、灰腾梁山,南为凉城山、桦山,东为大马群山。长约1200千米,平均海拔1500~2000米,属温带半干旱与干旱气候的过渡带,其中西部的狼山尤为干旱,而大青山较为湿润。
在大青山的深处一个山谷里,铁骏见到了已经在这里训练数月之久的“海外华人救国先锋会特工队”。而“老北风”张海天、高三元以及六百名战士见到自己的会长竟然带着一百多个金发碧眼、人高马大的“洋鬼子”来到秘密基地,都非常诧异。在得知这些“洋鬼子”竟然都是会长招募的“贴身保镖”,今后将会和自己一起参加战斗之后,都对自己的会长更加佩服:连洋人都能降服,会长真的是神通广大,不愧是“神仙中人”啊!
铁骏让杰李连科和“老北风”张海天、高三元安排所有的战士吃饭休息,然后召开了军事会议。直到这个时候,铁骏才将这次行动的目的告诉了大家,当然他不会告诉大家他是学习历史才知道红军会西征的,而是对自己的军官们大谈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然后得出结论红军必然会进行西征,而且还装逼地分析了红军西征必将会失败的原因,让杰李连科和“老北风”张海天、高三元等人听得连连点头,对自己的“老板”的高瞻远瞩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明确了目标,统一了思想,铁骏宣布了自己的一项决定,那就是将“雇佣军”和“海外华人抗日先锋会特工队”暂时合并,组建“海外华人救国先锋会飞虎军”(借用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精锐的名称,讨个好彩头。李世民起家创业之时,侯君集带着8000家乡子弟兵组成“飞虎军”积极响应;几经征战所剩800人,而到了长安保卫战血拼突厥后,又仅仅余下11人;为了一雪“白马之耻”,最终打败突厥人,李世民又从各支军队当中挑选身强力壮、精通技击的壮士,重建“飞虎军”;最终,在北击突厥之时,“战神”李靖带着这支崭新的“飞虎军”突袭突厥,大败颉利可汗,为大唐盛世的到来立下了汗马功劳。)。
铁骏将两支精锐部队合并作为自己的卫队,当然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一是便于统一指挥,在接下来的行动中能够做到如臂使指;二是杰李连科带来的这些“洋鬼子雇佣军”都是一些老兵,很多人还都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拥有高超的军事技能和丰富的作战经验(没有这两条再加上非常好的运气要想在残酷的战场上活下来真的不容易),都是当指挥员的料。所以铁骏将他们和“老北风”张海天率领的“海外华人抗日先锋会特工队”混编,目的就是让这些老兵油子带带他们,起到“传帮带”的作用,最起码也让这帮土包子见见世面。
铁骏的这支“中西合璧”的卫队,队长由杰李连科担任,副队长“老北风”张海天;“飞虎军”混编为两个中队,每个中队三百多人。一中队中队长由高三元担任;二中队中队长由德国人莱德曼担任。为了提高部队的战斗能力,铁骏将“洋鬼子”们分配到各中队,担任军官、军士长,对中国士兵手把手地传授战斗经验。
拥有世界上最先进武器的铁骏当然要让自己的“卫队”成为火力最强的军队——军服采用的是铁骏从海参崴军备仓库里抢来的红北极熊的军服(一个是比较现成,不用再专门找人制作;一个是铁骏还想迷惑敌人、混淆视听),除了每个班中配备的一名“狙击手”使用的是“M1加兰德”步枪以外,所有的士兵都换装‘索米’冲锋枪,就连机枪组(一挺转盘机枪,三人组)的副射手都用上了‘索米’冲锋枪;而作为“火力支援部队”的德国人莱德曼率领的二中队,更是逆天的存在,光“M2HB式勃朗宁大口径重机枪”就有20挺,120毫米重型迫击炮也装备了12门!火力是够猛地啦,可是要带着这些重家伙展开行动,可是够费劲儿的。
铁骏看着官兵们想方设法找来的“驮马”步履艰难地拖着沉重的重机枪和重型迫击炮在山地中穿行的身影,拍着自己的额头叹着气:早知道就让海德或者海茵思给弄来百十辆卡车拉,现在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可到哪里去找呢?
作者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