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2/2)
开发也是一个难点。例如,制剂的开发是药物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同一药物的不同剂型能发挥出不同的作用和用途,选择合理的制剂剂型可以更好地发挥药物的疗效。公司需要通过大量的工作来摸索制剂处方工艺、选取制剂工艺的各原辅料和制剂设备,外加判断制剂成本。还要根据临床用药的实际需求及药物的理化性质确定合适的给药途径和剂型,再通过原辅料相容性试验来选择合适的辅料,筛选最佳的制剂处方。然后,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选择合适的工艺,筛选并确定关键工艺参数并进行工艺放大研究。之后,根据相关样品的影响因素及其他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包材及储存条件。最后形成制剂及处方设计合理、工艺稳健可靠、稳定性良好、符合临床应用需求及药品注册申报要求的产品。
最后,研发资料送CDE后还要经历漫长的等待期。一款新型药品走完所有流程通常都要7-8年的时间,其间还要面临各种难以预估的风险。
荣向仁在公司管理上逐步成熟,但在医药研发上并不如沈端恒专业。虽然公司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和研发人才,但荣向仁还是会常常听取沈端恒的意见,两人每到新品研发的阶段都会就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的讨论。沈端恒这次来A市时间比较充裕,有大把的精力帮助荣向仁参谋新药品研发计划。沈端恒常年处身于国外的医学环境中,比较了解国外的形势。国外在新药的研发上十分重视,通常研发团队都非常庞大,配有数位科学家和专家级别的研发人员,且人员固定专业性非常强,这也是荣氏以及国内水平无法匹及的。目前,国内的整体大环境比较浮躁,很多医药研发人员认为花费大量财力精力去做一个结构复杂、合成不易的化合物得不偿失。这种极为功利和消极的想法正是国内医药创新的重要症候,若是能把研发移到海外利用国外的优良创新环境培育属于自己的研发机构,那对于荣氏来说将会是一个很好的推动。
荣向仁一直都在考虑沈端恒的这个意见,此次沈端恒回国参加创新药会议,再次提及了自己的想法。谢氏今天的成就绝对不是仅仅凭借制药和销售能够达到的,真正使他们立于A市医药领先地位的是他们老一辈流传下来的自创药方。单纯发展制药和销售只会使公司逐步沦为廉价工厂,打败谢氏的根本途径不在于使谢氏变弱而在于从血脉上使荣氏变强。新药研发才是能令荣氏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基石。趁着荣氏这么好的发展前景,及时给自己留足后备动力才是关键。金钱不转变为技术只是一堆废纸,只有发挥他的价值,这个东西才有了存在的意义。
荣向仁当然认同沈端恒的想法,但迟迟未能确定相关事宜,只觉得欠缺一个时机。当前,在市场份额的分配上仍是谢氏占有一定优势,虽然发展自身才是硬道理,但是拓宽发展路径也是前进的重要方式之一。荣向仁作为管理者作为领导者,与沈端恒纯粹的科研思维尚有一定差别。商人总是要在利益的道路上寻找捷径,荣向仁是一个商人,眼前的利益和长远的利益一样,都会对他造成有极大的吸引力。而眼下捷径已经若隐若现,谢氏的内部矛盾比想象的要多得多,也许用不着谢万廷正常卸去职务交手宁未知的那一天。宁未知说到底是谢万廷的私生子,重男轻女的谢万廷此时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公司和宁未知身上。他的正妻之女谢芊和早就暗地里培植了自己的力量,只待时机成熟必会爆发,届时谢氏怎一个乱字了得。医药关涉民生大计,乱就会出错。因此,当前荣氏的首要策略不是创新战而是信息战,与其在技术上努力赶超,不如找到对方的致命弱点,连根拔起。
许多年后,荣向仁每每回忆起往事,都会感叹:当年自己也只是凭借着一颗年轻商人应具有的野心,立下志愿,哪里会想到短短几年后,谢氏便当真遂了他的心意。那一天,A市爆发了影响广覆全国的重大医药案件,就是这场案件,让长达百年的谢氏医药轰然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