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逆将 > 司空太傅

司空太傅(1/2)

目录

夜阑更深,居安殿内很是静谧,一股温和沉静的气氛笼罩着殿内御案前的人,梁帝放下手中的奏章,踱步走到殿门口,望着这轮皓月,甚是忧心忡忡,伫立在殿外黯然叹息,宽绰的冕服衣袖随风摆动着。

这些时日梁帝每日都曾召见太子,询问北防军可曾传回消息,每日的回禀皆是没有任何变化,虽然可以安慰自己没有传回消息也不失为一种好消息。但不知为何,今夜心中却甚不安宁,如同一根弦摇摇欲断,这种感觉已经多少年未曾有过了。

“近几日若是再无消息递回,便让长孙弘回来吧。”梁帝忧心长孙弘老迈的身子,终究是为大梁鞠躬尽瘁多年的老臣,自先帝一朝的臣子到如今还能当朝尽力了,已寥寥无几。

“夜风清冷,陛下还是回殿中好些。”一旁的张皇后不知何时已来至身旁,她身上穿着一件中宫常服,隐约透露出端庄华贵的仪态气息,此刻缓步走来,梁帝竟未察觉,想来是太过出神了。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望着寂静清幽的皓月,梁帝由心中溢出了这句话,以前并未觉得这话说得有多真切,但此刻唯有这句话映出了自身真实的心境。

“郁儿定会平安归来。”张皇后在一旁劝慰,她也甚是担忧这个孩子,这些时日唯有为他祈求,让他能平安归来,“郁儿一向懂事,上苍定会庇佑。”

“懂事……若非他心有不甘,擅自回京,益州又怎会遭遇魏军袭城。”梁帝转身踱步回到殿中,目露怒容,兀自埋怨,“这孩子,终究是错看了。”

“孩子不懂事,应当好好教导,陛下怎能将过错全推到孩子自身上。应当平允才是。”张皇后在一旁悉心劝慰,希望陛下能认真听进去,萧郁自幼是她看着成长的,这些年渐渐长大,虽无出类拔萃的的品德才能,但随着年岁渐长,表现出来的稳定品行终究不差。

梁帝思虑着萧元郁的生母睿妃早逝,多年来自身又勤于政务对这孩子也少了些关心爱护,致使他的性格竟如此多疑谨慎,惋惜道:“朕见他自小成长到如今,总是严谨,多疑,畏惧,这些都加在他身上,压得他长成如今这个性子,想来他是缺乏了些安全感,朕便将益州的北防军委托与他,希望他手上拥有了兵权便不会继续如此,未曾想他的心思倒是不小,并不满足于这大梁主帅一职。”

“郁儿私自回宫,应是受了旁人唆使,担忧陛下的身体,才会贸然回京。那些作乱的禁军,应与他无关,陛下还是调查清楚好些,切莫伤了父子之间的关系。”张皇后倒是深信他看着成长的孩子,断然不会如此行事,况且此事疑点甚多,令人不得不疑。

“朕已令刑部讯问过了,这些禁军都是从南枫营临时抽调来的,前些时日宫中禁军莫名染疾,后来查清竟是被投了毒,此事早有预谋。”梁帝此刻忧心的并不是眼前这些事,而是远在东泽的萧元郁,不禁担忧起来,他的脸上虽有威震天下的王者气息,但此刻面露愁容,仅仅是一个父亲对子女的忧心,“此刻倒不忧眼前此事,慢慢自会查清。睿妃的来历你也是通晓的,此事若为东泽丞相得知,不堪设想,患得患失的心情,朕还是清楚的,若是做出了什么极端……怕是。”说到此处,不禁停了下来。

经梁帝那么稍稍提醒,张皇后才恍然,当年睿妃病故前确曾说过自己的来历,这也是睿妃的心结,入宫多年都未曾释怀,终究是郁郁而终。

“应当不会……此事甚是隐秘,知晓的人不多,况且睿妃自入宫后甚是孑然,理应无碍。”这句话倒更像是张皇后在劝说安慰自己。

“还有一人必然得知!这也是朕之所以忧心的。”梁帝目光微微如炬,一双漆黑的双眸隐约透露出他不凡的经历和对事物准确的判断,他此刻回想起许多往事,岁月如梭,不经意的随着时光流逝。居安殿内沉寂静谧,殿外的内侍又格外安静,以致居安殿中仅仅飘荡着俩人的对话。

“陛下是说还有第三人得知?”张皇后不禁发出了疑问。

“东泽宗政。”梁帝面色一冷,提及此人隐隐露出不悦,面色甚是冷峻。二十多年前大梁与入侵梁境的魏军激战三年,宗政为敌方出了不少力,此人身为君主,却唯利是图,胆小如鼷,政绩也基本全部倚仗丞相和大臣,导致东泽境内的官绅大多欺上瞒下,争权夺利,斗争日积月累,积弊甚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