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攻夏(2/2)
“殿下,蓟城密报。”武锵递上一卷信纸。
“幽州大营?”穆安生心中一沉,“漠北生乱,幽国侯卒于宣威城,燕北多城沦陷。牧人部落十余万大军强攻巨灵关。幽州大营因劫囚一事掣肘,不能立时驰援。”
“真邪乎。”诸将传阅军报,武锵沉声说道。
“如果没有渭南这一场大胜,若是戎凉再次猛攻陈仓城,末将自问没有黑骑营的话结果还真不好说!那样一来东西南北可就齐活儿了。”徐猛略一沉吟后说道,“或许这才是本该出现的境况!”
账内面面相觑,一股不祥的预感浮上众人心头。
穆安生早已心急如焚,晋桓在信中没有细说,明显有所顾忌。战氏兄妹的感情深厚,战事危急燕王必定亲赴巨灵关。兄长故去,老父亲又披挂上阵,明月此时的心境可以想象。
穆安生恨不得生出一双翅膀穿过云层,下一刻便降至她的身旁。
“陛下,百越与交址的仇怨已久,是非对错外人难以置评。微臣认同梁国公的建议,暂且以静观其变为宜。”内阁首辅解绅躬身说道。
“百越王面南称臣,早已是我大夏的藩国。百越世子的国书字字泣血,百越使臣现在还跪在内阁集贤殿前候旨,我们难道用外人不便插手这个理由来回复吗?”太子质问道。
“太子殿下,交址的国书比百越更早一步进了内阁,不仅详陈了起因经过,言辞更是诚惶诚恐,还许诺绝不犯大夏国土分毫。”解绅不急不缓的应道。
“太子殿下,此时不可意气用事。不过是蕞尔小国之争,如今的形势,大夏居中调停才是上策。”信王悠悠说道。
“北都军为何迟迟不能出征?”夏帝问道。
“北都军指挥使薛老将军年岁已高,原本到这个年底也该致仕还乡了。领兵出征的人选只能在几位副指挥使中挑选,恩,颇费了一番周折。。。”兵部尚书严遂尴尬的应道,“最后还是薛老将军的侄儿薛不违主动担纲。”
“北境安稳太久了,这北都军。。。”夏帝轻揉眉心,“传朕口谕,三日之内北都军必须拔寨启程,否则军法问责。”
“父皇不必烦忧,常山城独设武库粮草,想来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信王说道。
“南境与新罗皆是疥癣之疾,如今最大的威胁在北面。”太子瞧着皇帝的脸色,“父皇,离巨灵关最近的,明明是幽州大营啊。”
“太子殿下糊涂了吗,幽州大营与劫夺战无殇一事有明显关联,晋桓和多位裨将都是战家门生,这其中牵扯弄清之前幽州大营不可轻动,我大夏也没到只有西境军可以迎敌的地步。梁国公在南境为朝廷尽心尽力,其子却在应天被当街刺杀,凶手至今未能归案。”信王疾声说道,“战家不也曾向朝廷立誓,质子离京等于叛国吗?”
太子殿下望着皇帝阴晴不定的脸,明知不可言却又忍不住道,“父皇!且不说战家往日的功绩。如今老王爷怀着丧子之痛亲守巨灵关,朝廷不该如此猜忌呀。。。”
“放肆!朕没定战无殇的叛国之罪已是宽大,太子不要忘了自己的本分。”皇帝说道,暗忖互市监呈上的密报中提及战无殇或与塔坦部落有往来,神情更加严峻。
龙颜一怒,养心殿内众人不敢再多争执。
信王步下台阶,面色如常的望着等候自己的太子,“太子殿下有话要说?”
“二弟,你我兄弟之争只是个人福祉,不要把社稷未来也当作上位的筹码。万一事情的发展不能控制,岂不成了千古罪人。”太子缓缓说道。
“太子莫要危言耸听,朝廷恰逢多事之秋,难道尽是我一人谋划?”信王哂道。
“百越节节败退,若夏国不救,河都被攻占是早晚之事。阮氏灭亡,交址却不敢占尽百越的地盘。届时梁国公或扶植傀儡或亲自下场,不费吹灰之力便达成杨家染指百越的夙愿,这就是你对杨家许下的承诺?”太子沉声问道。
“太子英明,刚才在养心殿内为何不揭穿我的阴谋?”四周无人,信王笑的肆无忌惮。
“这对朝廷并无坏处,父皇即便知道了也不会反对。只是终究有损大夏的信誉,可怜百越王庭至今还在苦等宗主国的援兵。”太子眼神一转,直视信王鬓若刀裁的容颜,“那么二弟又将西境许了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