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营(1/2)
这一年的秋收进行的特别顺利, 队员们连日苦干把玉米抢收完,又马不停歇地投入到开河的重任中来。黎美芝本来骨架大, 整个人看着十分壮实, 如今走起路来都几分弱柳扶风的姿态。
秋天的雨一场凉过一场,整个村子似乎都萧瑟了不少,冷风夹着雨丝袭来冻得人直打哆嗦,黎美玉坐在屋檐下听着寒蝉低鸣,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间就一年了,她似乎都有些忘了刚醒来是什么样子。
姚氏一边剥玉米,一边跟张婶子说话,“那于家咋说?”
“前去给于家说亲的还挺多, 那于家老大一直在外面做工,还没回个准信呢。”
“六婶子咋说, 那于家老大人品咋样呢?”
张婶子摇了摇头, “这个不好说, 人咱也没见过, 不行逮个机会去于家营瞅瞅?”
姚氏面有难色, “这家里也离不开个人,又不能让美芝去见见,这要是不合适那多难堪。”两个人又说了会儿闲话, 姚氏始终拿不定主意。
等到张婶子走后, 黎美玉跑到姚氏面前, “我去于家营看看。”
“你去于家营干啥?”
黎美玉伸手扒拉了几下玉米粒, “咱家旁边的那块空地不是荒着,你把它给我吧我建个小木屋,我那屋子又进风又漏雨的,冬天太冷了。”
如今粮食也勉强够吃,何况黎美玉又多弄了两块儿菜地,合起来比那块荒地大多了,“那等不忙的时候,让你叔找人给你盖个砖房子,我听说那房子冬暖夏凉住着可舒服了。”
姚氏想着黎美芝也是快出嫁的人,再盖两间房子到时候黎保刚、黎保木结婚的时候也用得着,黎保木那间就先给她姐住着,反正他还小。
“我不要砖房,红砖太贵了,木头后山就有”黎美玉想盖一间跟林中别墅那样的小木屋,屋子小点没关系,她可以好好收拾一下当个小蜗居。
姚氏想不通了,“那木头房子有啥好的,还不如土墙呢。”
“我不管我就要木屋,我自己出钱反正盖好以后你们不能跟我抢。”
姚氏无奈地点了点她的额头,“你呀,就你鬼主意多,那行你去于家营问问有没有会盖木屋的,给你盖一间。”
黎美玉说干就干第二天一早就带着画好的图纸在路边拦了辆车往于家营跑去,如果把整个梦西县比作一个躺着的葫芦,那鸭子沟就是葫芦的腰,又窄又长,于家营就是葫芦的肚子,又宽又平。
穿过大路走过一条长长的石桥,就到了于家营,路两边是大片大片的农田,再往里面走一排排砖瓦房盖得整整齐齐,于家营只是个小营子,看着比县城都要气派,就因为于家营地多粮多。
有个老头牵着牛往营里走,黎美玉赶快走过去问了句,“老爷爷,于海平家在哪住啊?”
老头一扬放牛鞭,“你是于海平家亲戚?你顺着大路往前走,第三个口往左拐第二户人家就是。”
“谢谢老爷爷”黎美玉问完路心情雀跃地朝于海平家走去,于海平就是于家老大,也是六奶奶给黎美芝介绍的相亲对象。于家营的木工活是出了名的好,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黎美玉决定先去于海平家问问情况。
于海平家很好找,房门半掩院子里乱糟糟的,院子一旁种着棵枣树,枝头挂满了红红的枣子,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正扛着一根竹竿在打枣子。
黎美玉伸手敲了敲门,“有人在家吗?”
有个妇女端着盆衣服从里屋走了出来,年纪跟姚氏不相上下,她看了黎美玉一眼,迟疑着问了句,“你找谁啊?”
黎美玉提着两包糕点走了进去,“大婶于海平在家吗,我家想找他做点木工活。”
“海平去县里给人打桌子去了,明天才回来,闺女进来坐啊,你是哪的人啊?”
“我是鸭子沟的。”
宋氏一听这话眼睛亮了亮,“鸭子沟的,我有个表亲就嫁在鸭子沟,你们那是不是都姓王,她孩子叫王大山你晓得不?”
“那是我六奶奶家的。”
宋氏把湿漉漉的手在衣服上抹了两把,拉过黎美玉在小板凳上坐下,“虎子,给你姐捡点枣子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