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就准了他(1/2)
顾余风出门了,静林想把刺绣的东西都搬到房里,可是看着家伙也太多了些,更兼之她都看到门外星星灯火了。保不准都在门缝里瞧这敞开的堂屋呢。
人家都看到了,自己还藏,可没意思了?于是静林索性也不管。让那些人瞧瞧她的厉害,免得在村里村外说她坏话,落了顾余风的面子。别人看他笑话,她可是心疼他无辜被人指指点点。
果然,顾余风皱着眉头开了外面的大木门,就有一群的男男女女走了进来!
真是吃饱了撑着的!顾余风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的期盼村子或者别村放电影,那样,这些人就会赶着去看电影而不是来他家看戏了。
“啊,呵呵呵,大风亲自来开门啊,真是荣幸,荣幸。”一个比顾余风矮了一个头的青年人贼兮兮地伸着脑袋往屋里瞧,嘴里却是油嘴滑舌地说笑着。
原来这人就是刚才偷听了又逃走的村子里鼎鼎大名的大喇叭。
静林一听就觉得好笑。她现在可是知道了,顾余风这个村子里,也不知是为何,从老到少,男男女女,只要在这村子里住久了,整个人就变得油腔滑调,却又让人恨不起了。就是知青们也被影响不少。
顾余风听了,没好气地说:“你这个大喇叭,领着这么人来,跟我拿糖果呢?”顾余风这是当这些年轻人是小孩子呢,“你们要是想吃糖,我年年都给。毕竟孩子嘛!”
“哎呀!谁要你年年给!明年我们就要成家立业额了,说不定你就得我儿女糖果呢!”另一个人瘦黑瘦黑的,可是一双眼睛却是贼亮,滴溜溜的乱转,脑子转得快,听出了顾余风笑话他们以后都是娶不到媳妇的大孩子。只有没结婚的人才是孩子,才有资格去讨红包和糖果呢!
有的人也回过味来了,纷纷笑闹说顾余风不厚道,“风哥你是娶了媳妇了,饱汉不知饿汉饥,还在这里说风凉话!”几个女孩子在后面噗嗤噗嗤地偷笑。
“行了,进来坐一会,烤烤火盆。”顾余风笑骂一句,让开了身,叫他们进来,随后才把外大门给关上。
那一群年轻人本来在外面看见静林在堂屋里埋头干活的,还很好奇,可是叫他们进来了,又个个的害羞起来了,都不敢往火盆那边走。
顾余风和静林互看一眼,无奈了。顾余风也知道大小伙子们容易害羞,就捧着另一个坏了的锡锅,重新装了炭火又加了黑炭,叫大小伙子跟着他烤那个,而几个女孩子则是羞怯地站在静林身边。
静林好笑不已,“都坐吧,自己搬长凳、椅子或者小板凳都行,别客气。”三个梳着大辫子的女孩子这才推搡着搬了小凳子挤在静林身边,满是好奇地看着静林手上的针线,看着丝线转眼间成了好看得不得了的画。
村里的女孩最多是识得几个字,哪里懂得用什么华丽准确的话语来形容?
静林看她们眼睛睁得大大的,既欢喜又心酸。她们是想学,也学不来啊。一是她们家里都不富裕,有那么一点钱都花在穿和吃上面了,哪里舍得花几毛几元的浪费在这些吃不着用不着的东西上头?二来嘛,是没时间,白天要帮着家里挣工分挣粮食,晚上天黑了,连灯都不舍得点的,又如何绣花?说到底又是穷在作祟。三来是,这个年代除非是特派的任务,如静林这般得了政府办公室的首肯,为他们争取荣誉,否则她又如何能轻巧地可以绣?
静林有时候想想也是觉得奇怪也佩服,所有的封资修都被禁止,不许民间擅用,却又留有余地,让这些东西的生存得意喘息。上头的人可真是有耐心想得周详,像她这样头脑简单的,就只能做这些手工活了。
“现在百姓当中不许绣这些东西,倒是你们可以拿些针线,回去先练基本的钩、藏等针法,等以后有机会了,就跟我学。”静林叹息一声,慢慢地道来。不止是那几个颓丧的女孩听了满心的欢喜,就是那些个年轻男人也是惊奇。他们不敢看过来,可是耳朵却是敢伸长来听的。
“那要等多久啊?”一个年纪最小的小姑娘眼睛沮丧地问。
静林抽出手来,摸了摸她的脑袋,“很快的了。” 过三五年就好了。可这是她不敢说的。唯恐这些人把她的话给说了出去。
那些人多多少少觉得如今的生活太憋屈,也都盼望着自由和欢快,所以听了静林的话都不由自主地丧气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