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外线交锋(1/2)
早在开战之前,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部就多次向各单位确认,150野战榴弹炮和500磅飞机挂弹究竟能不能摧毁这座钢铁怪兽。
那时,没有人能够有把握地回答老蒋这个问题。
而就在徳械师发起的第一天,实践给出了答案。
——不行。
火炮观测员聚精会神地盯着这座五六层高的建筑,尽管它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着爆炸,但其主体框架却依然屹立,其将近一米厚的外墙为其间的日军士兵挡下了绝大部分的伤害。
彭孟缉对于炮团的第一场大战也是十分警惕,名义上炮十团归属到张治中管辖,但他始终还是以优先服从南京军委会的命令为宗旨,此战彭孟缉势必要打个好彩头给他的校长看看!
“用烧夷弹!”
面对久攻不下的局面,彭孟缉挥舞旗帜,传颂口令,直接祭出整个炮团最为稀缺的武器!
烧夷弹,又称凝固汽油弹,内装有胶状汽油,其材料具有极强的黏附性,能够紧附金属目标表面进行融解、解构,而在炮团内,这样的炮弹在炮团内的储备不超过五十枚。
而同一时刻,张治中也紧急命令航空兵自杭州、安徽等地起飞,向淞沪地区空投炸弹,并要积极打击停靠在黄浦江上的日军军舰,尤其以出云号为首。
竹石清即便是在街巷里,也能感到整个上海都在发生剧烈的爆炸,原本明媚的阳光此时已被冲天的黑烟所笼罩,从飞机上朝下看,闸北、虹口的每一处险要都在燃烧着战火。
黑点大小的中日军队在逐街逐巷地进行厮杀!
527团凭借炮火的掩护,朝着宝山路的中心区域前移指挥部,伍彦昌决心步步为营,用血肉铺平前往司令部的道路。
透着向北四川路的拐角,众人能看见司令部的外表正熊熊燃烧,火焰冲天,还没有见过此类新式武器的战士们目不转睛,欣赏着火力带来的优越安全感。
指挥部内,伍彦昌调整战术,决定以多面出击取代梯队冲击,通向北四川路共有三个路口,以二营进攻西北方向,三营主攻正西方向,保安队进攻西南向的日军,这里已经到了街道死角,相对火力较疏。
同时,全团的列装的30具掷弹筒被一窝拿了出来,为三路进攻部队增加火力支持,迫击炮阵地被架设在距离团部以东200米的空地。
一切准备就绪,伍彦昌下令总攻!
西南方向,竹石清领着保安队抵达街口,眼前正是海军司令部的侧后方向,由于这座建筑为口字型,从外表上看,外侧的窗口在外形上没有较大的分别。
司令部的外侧,日军至少设置了三条显而易见的防线,最外侧由前后错落的环形工事,以及靠南租界方向的两栋朝北建筑形成交叉火力点。
中间,日本海军陆战队以铁路线为防守轴心,他们通过焊接的方式,在铁轨上铸造钢板,以麻包相堵塞,形成一道坚固的掩体。
最后一条防线为司令部建筑本身,在侧门弧形的钢门前沿,日军拉起铁丝网,拒马横亘两侧,左右端点各有一个高高隆起的重机枪阵地。
三道防线之间的距离把握十分讲究,当我军冲上第一道战线的时候,又会刚好撞进二线日军的射击范围内,而楼顶的“上帝”视角,又能够准确打击进攻方前行的道路以形成封锁。
纵向上已是如此,在横向上,这样的阵地规划几乎环绕了司令部半周,根据街道宽度的不同,日军灵活地投入兵力,当侧翼的阵地失陷,横纵的预备队就会择机夺回阵地。
“中队长,这小鬼子阵地修的,不好冲啊!”许大勇楞楞看了这司令部一眼,就感觉汗毛倒竖,心里发虚,只感觉别说是两百人,就是两千人来,也不见得能打得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