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年代:从猎户到全屯首富 > 第69章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打饼炒鸡蛋

第69章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打饼炒鸡蛋(2/2)

目录

这时候屋外传来人声,“江哥!”

应该是方婧,向登峰他们都来了,准备一起去赶集,怕去晚了少瞅到好东西。

“收好啊兰,别和哥犟。”也不等赵兰反驳,赵江就下炕出屋:“来了!”

赵兰站在原地,手在兜里摩挲了下还带着他哥体温的那张大团结,笑了笑,把头发往耳朵后一挽,也背着书包出去了。

说了阵话,赵兰先走了。

一行人走在道上,奔大集的方向。

“我老舅没来啊。”赵江问陶灵灵。

“嗯,他上山看对子去了。”

“昂。”赵江点点头。

王竹没来,他不上班,但这段时间却也挺忙。

王竹不怎么打狗围,却擅长溜围,而且会下各种拍、夹、对。

除了黄皮他不弄,其他的他都会划拉。

像所谓的桥对,要用整段的树来做。

做的时候是比较费劲儿,还得趁早,但弄好以后就能长期使用很多年。

弄这玩意儿有诀窍,放山里其他打围人瞅着了也整不明白。

但赵江他老舅好钻研,门门道道是说的清清楚楚,和赵江一起把它给整得亮堂了。

王竹前年就在山里放了一批,今年三四月又做了几个,放到山里。

不用去管,过好几个月,桥对子就和那自然存在的倒木一个样了,山牲口根本分不清。

简单地来讲,当有灰狗子啥的从它上面走过,就会把压住。

这样弄出来的皮张一点损失没有。

像赵江和向登峰拿弹弓去打,顶多算玩票性质。

正经想靠皮子掏钱的,得像王竹这样在山里下对子。

前期制作也辛苦,费时费力,眼瞅快落雪到皮毛好的时候,王竹就上山去调整桥对。

之后他也基本隔个一两天,就要上山把整的对子全溜一遍。

运气好,山里野物厚的话,能划拉不少。

等到了大集上,王桂她们要去看看布料。

赵江就和向登峰一起去逛。

“咱先去找一挂红布,卖糖饼的大婶。”赵江边走边看,“兰要吃。”

向登峰心里,赵兰跟自家亲妹妹一样,点点头:“好。”

像东北此时的一般家里,日常是高粱米和玉米面占据绝对的主导。

白面和大米是极少吃到的。

而用面粉做成的糖饼,更是绝对的亮色。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打饼炒鸡蛋。

说的就是这糖饼,是家里挨一年到正月时候才能吃到的美味。

俩人没费什么功夫,就瞅到那写着招牌“韩氏糖饼”的红布。

俩人还没走到近前儿呢,就闻到一股子甜香飘来。

走到摊位前,一位收拾的很利索的大姨,手脚不停地在摔面团,捏剂子包糖饼。

一旁的热油滚滚的铁锅里,有个老爷子,正使长长的夹子,不断翻转炸着的糖饼子。

热滚滚的香气袭来,赵江和向登峰都是咽口水。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