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天庭打工三百年,又被返聘了 > 第186章 洛阳烩菜

第186章 洛阳烩菜(2/2)

目录

事先套餐里也没有写皇帝还有这个待遇啊?

他看着眼前风光霁月的青年,两颊诡异地升起一抹红晕,赶紧低头,又被栩栩如生的翻糖仕女所吸引。

霁祥趁着所有人注意转移之际,慢慢退回到后厨中。

最后一个节目是最久的一个,正好留给游客们品尝糕点,唯独拿到“全场大奖”的那位游客迟迟不舍得对蛋糕下手。

犹豫了几分钟,让身后的侍女给他打包起来,他决定要带回去好好收藏。

景区很大,但是消息却十分灵通,等所有游客陆续退场,基本上景区的所有工作人员都知道了霁祥的存在。

原本打算准时下班的他们默契地在后厨前后门徘徊,想要一探究竟,却意外收获了霁祥准备的晚餐。

大家对新来的同事不太熟悉,老板娘此时又不在,竟是谁也不敢率先敲门寒暄。

几人小声嘀咕着,渐渐地,一股浓郁的肉香透过后厨的门缝传到所有人的鼻间。

厨房内,以为是给自己准备的杨涛师徒三人眼睛都歪成斜视眼了,矜持的话术早早想好,就等着霁祥过来喊一声。

然而霁祥却转身将门打开,露出外面大眼瞪小眼的同事们。

杨涛看着二三十个或熟悉或没说过几句话的同事,嘴角一垮。

亏他还想着霁师傅煮了两大锅的烩菜,他们四个是吃撑呢还是打包回家慢慢享用呢……

这下好了,美梦破碎。

“进来吧。”霁祥友好地招呼,回头拿了好几个大碗。

烩菜并非出自单一特定的某个地方,它在我国多地都有出现。

像东北有名的乱炖,河北的熬菜,山西的高平烧豆腐等等。

洛阳烩菜通常采用先炒后炖的方式。

先将五花肉煸炒出油,使肉香充分散发出来,然后加入其他食材一起翻炒,让食材均匀裹上油脂和香料,再加入适量的高汤或清水炖煮。

这种烹饪方式能够使食材充分吸收汤汁的味道,同时保持各自的口感,使整道菜吃起来味道更加丰富。

洛阳烩菜除了常见的白菜、豆腐、粉条外,还会加入当地的特色食材,比如扁垛。

扁垛是用红薯淀粉制成的,但严格来说又不是红薯粉条。

了解多了美食的起源故事,就会发现很多的创新食物和吃法都是人们在机缘巧合之下意外发现的。

扁垛也不例外。

在清代中期,洛阳安喜门大街大户邢家办宴席,帮忙的伙计发多了粉条,办完事后还剩两大盆泡发粘连的粉条。

厨娘闷珍怕主家骂,将其藏起来,把粉条料拍在箅子上蒸好,切成小薄片炒给邢家伙计们吃。

结果大家发现这玩意吃到嘴里筋道香甜,透亮爽滑,这便是最初的扁垛原型。

后来人们不断加工改进,逐渐变成了现在的扁垛,别称 “焖珍”,后被叫成了 “焖子”。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