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道德执照效应:做好事就能“为所欲为”?(2/2)
三、运用道德执照效应的注意事项
(一)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
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警惕道德执照效应的影响,首先就需要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就立刻给自己贴上“道德高尚”的标签,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每一个行为都应该独立看待,不能因为之前的好行为就为后续的错误行为找借口。比如,你今天参加了一次志愿者活动,这确实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在回家的路上就可以乱扔垃圾或者不遵守交通规则。要明白,做好事是一种持续的行为,而不是一次性的“投资”,不能用一次的善举来换取无限次的放纵。
(二)坚守长期目标与价值观
明确自己的长期目标和核心价值观,并时刻将其牢记在心,这是避免陷入道德执照效应陷阱的关键。当我们面临诱惑或者想要做出违背道德准则的行为时,要想一想自己的长期目标是什么,这样做是否与我们的价值观相符。比如,你的目标是保持健康的身体,为此你一直在坚持锻炼和控制饮食。有一天,你完成了一个难度较大的健身训练,这时你可能会很想奖励自己一份高热量的甜点。但如果你想到自己的长期目标是健康,这份甜点可能会破坏你的饮食计划,你就应该克制住自己的欲望,而不是因为这次的锻炼就给自己开绿灯。只有始终坚守长期目标和价值观,才能在面对各种诱惑时保持坚定,不被道德执照效应所左右。
(三)避免过度自我肯定
虽然积极的自我肯定对我们的心理健康和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但过度的自我肯定可能会引发道德执照效应。当我们取得一点成绩或者做出一件好事时,不要过分夸大自己的功劳,也不要给自己过度的奖励。比如,你在工作中完成了一个重要项目,得到了领导的表扬,这时候你可以适当地庆祝一下,但不要因此就认为自己已经无所不能,从而在后续的工作中变得骄傲自满,对其他任务敷衍了事。要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自己的成就,将其视为前进的动力,而不是放纵的理由。同时,也要学会从他人的反馈中客观地认识自己,避免自我认知偏差导致道德执照效应的产生。
四、道德执照效应与心理健康
(一)对心理健康的潜在影响
道德执照效应如果长期存在且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首先,它会破坏我们内心的道德平衡感,让我们逐渐模糊对与错的界限。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因为之前的好行为而原谅自己的错误行为时,我们的道德标准会逐渐降低,内心的愧疚感也会逐渐减弱。这种对道德的漠视可能会导致我们在面对更严重的道德问题时,也能轻易地为自己开脱,从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其次,道德执照效应还可能引发焦虑和自责情绪。虽然在做出违背道德准则的行为时,我们可能会用之前的好行为来安慰自己,但内心深处我们其实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这种矛盾的心理会让我们感到焦虑和不安,尤其是当我们的行为产生了不良后果时,我们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比如,一位老师因为觉得自己平时教学认真负责,就对个别学生的错误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结果这个学生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自己的不作为而感到焦虑和自责,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工作状态。
(二)利用道德执照效应维护心理健康
尽管道德执照效应存在诸多负面影响,但如果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和利用它,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护我们的心理健康。比如,我们可以将做好事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让自己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能够从之前的善举中获得力量和信心。当我们感到沮丧或者焦虑时,回想一下自己曾经帮助过别人的经历,会让我们觉得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从而提升自我认同感和幸福感。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设定合理的目标和奖励机制,来避免道德执照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在学习或工作中,我们可以将一个大目标分解成多个小目标,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给自己一个适当的奖励,但这个奖励不能与我们的长期目标相冲突。这样既可以激励我们不断前进,又能避免因为一次的成功而过度放纵。比如,你设定了一个减肥目标,每减掉一斤就可以奖励自己一件新衣服,但不要奖励自己高热量的食物,这样就可以在享受奖励的同时,继续朝着减肥的目标努力,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三)保持心理健康的策略与方法
为了避免道德执照效应的负面影响,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和方法:
1. 定期自我反思:每天或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自我反思,回顾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思考哪些行为符合自己的道德标准和长期目标,哪些行为受到了道德执照效应的影响。通过自我反思,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自己的行为。
2. 寻求他人监督:告诉身边的朋友、家人或同事自己的目标和计划,让他们监督自己的行为。当我们想要做出违背道德准则或偏离目标的行为时,他人的提醒和监督可以帮助我们及时悬崖勒马。比如,你可以和朋友约定一起减肥,互相监督饮食和运动情况,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一次的锻炼就放纵自己大吃大喝。
3. 培养多元价值观:不要仅仅将道德行为局限于某一个方面,而是要培养多元的价值观。除了做好事之外,我们还可以注重自身的成长、人际关系的维护、对知识的追求等。这样,当我们在某一个方面取得成绩时,不会因为单一的价值取向而过度放纵,而是会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自己的行为。
4. 学习心理知识:了解更多关于道德执照效应以及其他心理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心理和行为。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掌握一些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比如,学习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我们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避免道德执照效应的产生。
道德执照效应是一个在我们生活中广泛存在且影响深远的心理学现象。它既可能在我们的消费行为、职场表现和人际关系中悄悄发挥作用,导致我们做出一些违背初衷和道德准则的事情,也会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潜在的影响。然而,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它,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坚守长期目标与价值观,避免过度自我肯定,并采取有效的策略来维护心理健康,就可以巧妙地应对道德执照效应,让自己在追求道德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警惕道德执照效应的陷阱,成为一个更加自律、有责任感且心理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