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东方世界局势(1/2)
1880年,这一年的世界局势不太平。
位于南半球的南国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它是南半球唯一一个没有被殖民的国家。
远在北方的大清帝国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西北新疆和东南海疆同时陷入危机。
西北方向,1871年沙俄出兵强占伊犁,宣布永远占领伊犁地区。
1874年,清政府派左宗棠率部西进,收复失地。左宗棠率领西征平叛得胜之师,屯兵六万,厉兵秣马,与俄军对峙,全世界的军事专家都预料中俄战争将难以避免。
1878年,清军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全境。
东南方向,正在飞速崛起的日本,加快了吞并琉球的步伐,1874年,日本侵占台湾,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中日北京专约》,规定日本从台湾撤军并支付白银50万两。由于条约中提到台湾居民对“日本国属民”(琉球船民)妄为加害,日本以此为借口武力吞并琉球。
琉球国王派出的秘密使节,向清朝政府“泣血”求援,要求清朝尽快出兵。抗日情绪同样充满了大清朝野,主战的奏折雪片般的飞进紫禁城。
但是,激情并非实力,口水绝非拳头,大清国根本没有两线作战的实力,只能在陆地与海洋、“塞防”与“海防”“固疆”与“保藩”抗俄与抗日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
1880年5月12日,从英国订购的“镇南”号等船只在行驶途中意外触礁,但由于管带邓世昌的妥善处理,舰体并未遭受大的损伤。清廷因此将驾驶不慎的邓世昌、杨进贵及同行救援不力的邱宝仁革职。
此外,清朝的洋务运动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虽然清政府进行了诸多的改革进行工业化,仍然没有跳出守旧派与革新派的交锋。
这些变革无一不例外都传到了南国的耳中。
南国民间对此议论纷纷。
在一个阴沉的午后,悉尼唐人街的一家小茶馆里,几个人围坐在一起,低声讨论着最近的形势。
“听说清朝那边又打起来了,咱们在这儿的日子恐怕也不好过啊。”一个满脸胡茬的大汉叹了口气说道。
“哼,怕什么,我们可不是清朝,西方列强不敢随意打咱们南国的。”另一个年轻些的小伙子接话道,“对,好歹咱们也属列强行列。”
这时,茶馆的门被推开,进来一位身穿长衫的中年男子背着一根辫子,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忧虑,缓缓说道:“你们刚才说的都是真的。”
“你是?”几人看向他不解的问道。
“我是一名清朝的人,你们刚才说的话我都听到了,清朝那边真的打起来了。”
“哦,原来你是清国人啊,不错,我们刚刚确实是在讨论这事?”
“竟然是真的,这可如何是好啊?”中年男子非常担忧的说道。
“老哥,原来你是清朝人,说起来咱们100年前是一家人呢,来,坐坐坐。”满脸胡茬的大汉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