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从黄埔开始 > 第51章 赴苏(二)

第51章 赴苏(二)(2/2)

目录

林娥笑着回应:“是啊,我们是来留学的学生。”

老板听后,不禁叹了口气,感慨道:“如今大家都往樱花国、欧洲、美国留学,没想到还有人来红色联盟。”

周亦云好奇地追问缘由,老板神色黯然,缓缓道来:“十月革命后,红色联盟对咱们华夏人的政策越来越收紧。就说 1925 年吧,华商经营的饭店、商铺,经常被随意关闭,还得交高额税费。新政权建立后,更是打击华商会,没收财产、课以重税,华商在零售业根本干不下去,只能退出。就连中俄合办的华俄道胜银行,在海参崴的码头、地产、货物,全被政府充公,华商在金融领域也遭受重创。所以好多人都走了,以前这儿有十多万人,现在只剩下 6.3 万人,比战前少了一半还多。”

一番交谈后,他们才知道老板曾是道胜银行的雇员,下岗后为了糊口,才开了这家面馆。周亦云又问:“那您为什么不回国内呢?” 老板苦笑着说:“我已经和一个朝鲜女人结婚生子,再说红色联盟现在战争结束了,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亦云等人听闻老板的讲述,一时都沉默不语,心中满是复杂滋味。周亦云望着碗里渐渐变凉的热干面,思绪飘远,终于深刻理解了为何在抗日战争时期,海外华侨不仅踊跃捐钱捐物,更有众多年轻人,哪怕从未在华夏生活过,是土生土长的外国人,也义无反顾、不远万里回到祖国报效国家,视死如归。

他暗自思忖,在红色联盟,华夏人的处境已然如此艰难,在其他地方想必更是糟糕。也只有祖国强大起来,在外的华夏人才能挺直脊梁,不必再遭受这般不公平的对待 。想到这里,周亦云握紧了拳头,眼中闪过坚定的光芒。

林娥似是察觉到周亦云的情绪变化,轻声问道:“在想什么呢?” 周亦云回过神来,苦笑着摇了摇头,将心中所想缓缓道出。周文听后,也重重地点了点头,说:“是啊,只有国家强大,咱们在外的同胞才能有尊严地活着。”

三人吃完热干面,起身离开小吃摊,原本轻松的游玩心情已被这一番交谈所改变,他们带着沉甸甸的心情,继续在海参崴的街头漫步,可眼中的风景,似乎也多了几分沉重与思索 。

在等待铁甲列车的时间里,林娥经常性的外出,给周亦云和周文说的他正在给国内报告情况,不过周亦云和周文也没有闲心关注她,由于俩人身份,俩人活动还是很自由,所以俩人这几天跑遍了海参崴绘制地图,观看地形,直到市政府通知他们才作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