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天才学霸?我只是天生爱学习 > 第107章 改变世界的谈话

第107章 改变世界的谈话(1/2)

目录

第107章 改变世界的谈话

“小伙子,别玩手机了,饭都凉了,吃了对胃不好!”

饭店老板穿着个白色背心,肩上搭着张白色毛巾,坐在第一排的凳子上,拿着手机,神色严肃的提醒到。

陈辉以前都是在食堂吃饭的,毕竟这土豆回锅肉13块一份,以前的他可吃不起。

所以老板并不认识他,只是觉得现在的孩子,不好好学习,成天拿着个手机玩,连饭都不吃了。

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咕咕……

直到这时,陈辉才从知识的海洋中暂时上岸,才发现肚子早已经饥肠辘辘,都饿得有些发痛了。

赶紧夹了一块土豆塞进嘴里。

但放进嘴里的下一刻,陈辉就皱起了眉头。

饭菜果然都冷了。

不过现在饿得慌,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还不等陈辉夹下一筷子,眼前光线一暗。

穿着背心,夹着人字拖的老板来到了他面前,“我给你热一热吧。”

说着老板端起陈辉的盖饭,转身向厨房走去。

“谢谢啊!”

陈辉对着背影道谢。

老板不答,只是很快厨房中响起了火焰燃烧与锅铲忙碌的声音。

原来杨振宁先生这么强!

等待热饭的过程,陈辉双眼失焦,再次陷入思考。

刚才他高强度的搜索有关杨-米尔斯的理论,自然对这个理论的提出者杨振宁先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才意识到这位华夏人在科学界的分量。

这绝对是足以比肩爱因斯坦和牛顿的科学界巨头!

杨-米尔斯理论是与万有引力定律、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同一层次的成果。

更夸张的是,杨振宁先生还有另一个诺贝尔奖级的成果,宇称不守恒定律!

陈辉之前就听同学们说起过这位先生,当然,同学们讨论的都是那位先生的私生活,似乎大家都对他的成果不感兴趣,大家提起他时,并没有提起牛顿和爱因斯坦那样崇拜的情绪。

以前的他也是如此。

直到,他真正的了解了杨-米尔斯理论。

想要了解杨-米尔斯理论,就不得不从物理学的本质说起,物理学家到底在研究什么

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现象,有跟物体运动相关的,有跟声音、光、热相关的,有跟闪电、磁铁相关的,也有跟放射性相关的等等。

物理学家们就去研究各种现象背后的规律,从伽利略开创的运动学体系,到惠更斯奠基的波动光学,再到焦耳建立的热力学定律,各领域自成体系。然后物理学家们就满意了么

当然不满意!

为啥定律太多了!

如果每一种自然现象都用一种专门的定律来描述它,那得有多少“各自为政”的定律啊

于是物理学家们就想,我能不能用更少的定律来描述更多的现象呢

有没有可能有两种现象表面上看起来毫不相关,但是在更深层次上却可以用同一种理论去描述有没有可能最终用一套理论来描述所有的已知的事情

这个事情,本质上就跟秦始皇要统一六国一样,我决不允许还有其他六个各自为政的国家存在,必须让所有人遵守同样的法律,服从同一个政令,用同样的语言和文字,这样才和谐。

消除“诸侯割据”式的学科壁垒,物理学家的统一之路,也是这样浩浩荡荡地开始的。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首次实现天地力学统一,将苹果落地与月球绕行纳入同一数学体系。

麦克斯韦方程组更进一步将电磁现象纳入统一理论,揭示电场与磁场的本质统一性。

19世纪微观研究的突破揭示了更深层的统一性,宏观的机械力本质是分子间的电磁作用,比如范德华力,热现象实为分子运动的宏观表现,通过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描述。

至此经典物理学形成两大支柱,引力由牛顿体系描述,电磁力由麦克斯韦方程组诠释,而物质运动则由统计力学补充完善。

但尴尬的是,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牛顿力学这套框架居然是矛盾的,那么到底是麦克斯韦方程组有问题还是牛顿力学的这套框架有问题呢

爱因斯坦通过狭义相对论重构时空观念,成功兼容麦克斯韦方程组,基于光速不变原理与相对性原理的统一,却不得不将引力单独处理,在等效原理基础上提出的广义相对论。

在狭义相对论这个新框架里,麦克斯韦方程组不用做任何修改就能直接入驻,即在狭义相对论的体系中,麦克斯韦方程是能够直接适用的。

然而,牛顿力学里有些东西无法直接搬过来,但是稍微修改一下就可以很愉快的搬到这个新框架里来,比如动量守恒定律,直接用牛顿力学里动量的定义,在狭义相对论里动量是不守恒的,需要修改一下就守恒了,这是二等公民。

还有一类东西,无论怎么改都无法让它适应这个新框架,这是刁民。

刁民让人很头痛,不过还好,虽然有刁民,但是刁民的数量不多,就一个,引力。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在牛顿力学那个框架里玩得很愉快,但是它骨头很硬,不管怎么改,它就是宁死不服狭义相对论这个新框架,那要怎么办呢

当然,物理学家可以继续改,他们相信虽然现在引力它不服,但是以后总能找到让它服气的改法。

但是爱因斯坦另辟蹊径,他说引力这小子不服改我就不改了,然后他另外提出了一套新理论来描述引力,相当于单独给引力盖了一栋别墅。

结果这套新引力理论极其成功,而且爱因斯坦提出这套新理论的方式,跟以往的物理学家们提出新理论的方式完全不一样,这种新手法带来梦幻般的成功惊呆了全世界的物理学家,然后爱因斯坦就被捧上天了,这套新理论就叫广义相对论。

过去的物理学家们是通过不断做实验,去测量各种数据,然后总结规律,用一组数学公式来总结规律,来解释这些数据,如果解释得非常好,那么就认为是找到了这种现象的规律,然后顺带着发现了隐藏在理论里的某些性质,比如某种对称性。

他们遵循着实验-理论-对称性这样一条线,这也符合我们通常的理解。

但是,爱因斯坦把这个过程给颠倒了,他发现上面的过程在处理比较简单的问题的时候还行,但是当问题变得比较复杂,当实验不再能提供足够多的数据的时候,按照上面的方式处理问题简直是一种灾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