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锤魔案(卅五)(2/2)
门突然被推开,一个风姿绰约的女人踩着高跟鞋走了进来。她穿着剪裁得体的米色风衣,长发在脑后挽成个优雅的发髻。
李睿的手明显抖了一下,案卷上划出一道长长的铅笔印。
“这位是和菁教授,”韩俊山介绍道,\"公安大学最年轻的心理侧写专家。”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她将协助我们重建犯罪心理画像。”
温柔突然站起来,相机带子缠住了椅背,“我,我去倒杯水。”
她的声音有些发紧。和菁却已经走到李睿身边,俯身看他手中的案卷,“好久不见,李睿同学。”
她的香水味若有若无地飘散开来。
雷辰掐灭烟头,意味深长地看了李睿一眼。
韩俊山继续说着:“我知道大家最近压力很大,但请记住,我们不是在孤军奋战。”
他指着墙上贴满的现场照片,“每一个受害者都在看着我们,每一个家庭都在等着我们给出交代。”
和菁已经开始在白板上勾画犯罪心理曲线,她的字迹清秀有力。温柔端着水杯回来,故意把杯子重重放在李睿面前:“小心烫。”她的目光在和菁身上停留了一秒,又迅速移开。
“根据犯罪现场的特征,”和菁用教鞭指着白板,“凶手有明显的仪式化行为,这与他童年经历有关……”
她的分析专业而深入,但目光时不时飘向李睿。
“根据大家这段时间的辛苦侦查,我对犯罪嫌疑人的初步分析是:第一,此人家在农村,经济条件较差;第二,较早离家出走;第三,年龄在25岁至35岁之间;第四,身材不高,偏瘦、结实;第五,有过犯罪前科,是惯犯,坐过牢;第六,善于从事体力劳动,因为他作案多用锤子;第七,无女友,无婚姻;第八,为人内向,表现蔫;第九,生活不规律,昼伏夜出。”和菁分析道,“另外,此人是一个具有犯罪人格的人。”
“什么是犯罪人格?”戚薇问道。
和菁笑着回答道:“犯罪人格,通常是指那些由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在早年就开始出现犯罪行为,由于各种原因不再返回正常人的生活轨迹,而以各种犯罪为生,并在犯罪生涯中逐渐形成犯罪的嗜好、习惯、观念、态度,出现与犯罪相适应的情感反应等。”
戚薇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
“这个不用记,”和菁笑道,“我就是给大家普及一下心理学知识,当这些心理活动内容逐渐趋于稳定的时候,此人的犯罪人格就出现了。因此,出现犯罪人格必须有这样的前提条件:其一,有相当时间的犯罪经历;其二,有过被刑事处罚的经历。”
和菁继续说,“正是基于这些特点,我才在心理画像中分析嫌疑犯为:早年离家出走,有犯罪前科,年龄不会低于25岁。”
雷辰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同时,根据这些信息还可进一步判断:有一定时间的犯罪经历且流窜作案者,应该没有婚姻家庭;专门选择房屋简陋的农户、以钻门窗方式进入,此人身材不会高大和肥胖;为人内向与性格较蔫的判断源于这种人通常具有的自卑感。”
“那犯罪嫌疑人的作案目的是什么呢?”雷辰发问道。
“这个问题很好,”和菁笑道,“目前,我的判断是以钱财为主,之所以没有确定为以性犯罪为主,是因为现场没有留下证据。但也不排除,他是将证据进行了销毁,如果是这样的话,也说明他有极强的反侦查能力。”
韩俊山走到窗前,望着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同志们,黑夜再长,黎明终会到来。”
他的背影在暮色中显得格外挺拔,“让我们用行动证明,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