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三思而行(2/2)
如果说秦彦的话只是让陈寻一笑,那么身为钦差的顾襄所言却让陈寻有些意外!
表面上看是在夸赞自己,却还隐含着一层不容推脱的意思,莫非自己做了什么事让这位钦差大人有所猜忌?
“下官相信,有顾大人坐镇,自会事半功倍!”
“若是下官未能克期完成,定当引咎辞官!”
顾襄本是有意试探一下,想不到这位陈典史倒是脾气刚硬,便呵呵笑道:“何须如此,何须如此!”
秦彦先行一步,随着梁大勇的大队返回建康,而白胜等人则在周彪的押送之下,直奔丹阳县的县衙而去。
“顾大人,您在丹阳县内遭遇如此之事,实在是下官之过!”
“万幸大人吉人天相,若是稍有伤损,下官就算被斩首十次也难赎其罪啊。”
丹阳县令孙三思在听了木清的简要说明之后,一脸愧疚的请顾襄上座,自己则规规矩矩的侍立在旁。
顾襄看了看这位唱作俱佳的县令大人,只见他三十多岁,身材不高,但却甚为挺拔,与肥头大耳的宜城县令相比,倒更像一个勤勉的官员。
“军器监丞白胜,私卖军器,更为众多不法之事,最为严重的便是贵县境内的火油坊。”
他摆了摆手,阻止了孙三思的自我批评,直截了当的问道,“你身为当地县令,事先可有察觉,可曾向上官禀报?”
顾襄身为江南采风使,虽无传说中的先斩后奏之权,但只要他在奏报上添一笔“丹阳县令玩忽职守”之语,这个位置必然不保。
孙三思当然明白这一点,当即拱手道:“大人容禀!下军器监在本县设立火油坊,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乃是当时的建康留守与军器监共同商定,本县并未参与其中。”
“自从火油坊开设之后,对于本县民生不无裨益,因此本官对于火油坊素来关注,但从未听说私卖军器一事!”
“再说,猛火油乃是国之重器,非经许可,地方官员不可擅入,也不可干涉其经营,这是朝廷的体制。”
顾襄嘴角微微上扬,知道这位孙县令这些年肯定收了不少好处,此际却又将自己撇的干干净净,倒是一位做官的好手。
孙三思像是听到了顾襄的心思,语声愈显沉重:“下官确实听闻了火油坊的一些不法之事,但都没有证据,无法追查。”
“再说,白胜乃是军器监丞,位阶甚高,下官也不敢以下犯上啊。”
他看了看顾襄,忽然话锋一转道,“如今幸有钦差大人到此,发现了其中之弊端,实在令我等触目惊心!只要大人一声令下,我丹阳县上下必当尽心竭力,查清此案。”
“还请大人给下官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这番话说的慷慨激昂,但却也将意思表达清楚了:之前我不敢查,但若是钦差大人下令,我们一定好好查!
顾襄事先也了解过丹阳县的状况,这位孙县令还算有些能力,再加上他的父亲曾经任职于吏部吗,担任过侍郎一职,安排过不少官员,因此也有不少人脉。
像这样的人,若是能够为己所用,说不定也能有利于朝廷的变法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