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抗战之新晋绥军 > 第28章 山西的发展(二)

第28章 山西的发展(二)(2/2)

目录

当着李志坚的面,将省教育厅长马上叫来,安排国立山西大学生物化学系和建立技校的事宜。经过教育厅几天的论证,最终定下向中央教育部申请,在国立山西大学增设几个系,一个生物系,一个化学系,技校方面暂时先建立5所,都是由企业和省教育厅合办,3所由西北实业公司和教育厅合办,分别主攻钢铁、煤炭和铁路,2所由山西实业公司和教育厅合办,主攻医药和机械,5所技校所在地都是太原,在上报给阎锡山后,阎锡山又在上面增加了2所学校师范,一所在忻州,一所在临汾,由教育厅直办。

李志坚从山西实业公司的账户上转去省教育厅40万元,给每个学校20万元作为启动建立资金,开始着手专科学校的建立。教育厅以此作为经费,从全国范围内高薪招募老师和相关人才,一时间技术人才纷纷跑向山西,尤其是北平和天津的老师们,现在这两个地方都是29军占领,29军扩充为10万人后,军费支出增大不少,就靠着平津的税赋,只能实现勉强支撑,更不说有余力大力支持教育,平津两地的教育不再能保持北洋军阀时期的水平,教师们的待遇也是下降不少。并且在长城抗战之后,北平几乎已经成为了中日之间的边界之地,在北平又没有外国人的租界,有钱和有资源的人纷纷从北平出走,而其余人则是没有办法离开,现在太原的学校高薪招聘,有相关资格的人自是乐意前往。

除了工厂技术人员缺乏外,李志坚觉得他周围也缺乏足够了人来帮他,做好一件事就非常不容易,现在李志坚想要同时做好很多事情,每天开始连轴转,即使李志坚在尽力的分权,可是有些事情还是必须他来过问,所以他急需有人来帮助他统筹处理山西实业公司的事情。

本来第一人选是李守义,而现在美国只有李守义最熟悉,那里的事情也非常重要,换成其他人怕处理不好。

从沈阳跟着他一起出来的兄弟,大多数家庭出身不怎么好,从小的教育基本上就是省内的普及的教育,之后就是务农,除了庄稼地里的活外,所以往往都没有一技之长,之后跟着李志坚做事,也是凡事只要听指挥就行,也就是李守义和李杰相对突出,这两人当初也是逼不得已被迫上阵,只不过经过几年已经将能力逼了出来,之后李志坚在筹建山西实业公司时,继续采用当初的办法,将一些兄弟赶鸭子上架派了上去,虽然这几年的能力都提升了不少,但是只不过区区一两年,能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的人还是太少,能帮他统筹处理事情的人更少。

用外人李志坚又多少有点不信任,加上由于惯有的宗族思想,李志坚准备重点培养他的弟弟李狗娃和妹妹李小妹,在李志坚改名后,李狗娃也随后让李志坚帮助改名李光耀,寓意光耀门楣(和一个名人同名)。至于王瑞的亲族兄弟姐妹们,本身都有公职,所以也就无法参与山西实业公司中来。

李志坚将李光耀安排在山西实业公司的各个厂以及总部都待了一段时间,让他熟悉企业经营和产品的各种事情,但是李光耀对于李志坚非常崇拜,想要和他学习做一个军人,对此李志坚直接反对,直接言明家里有一个军人就行。对于李志坚的坚决反对,李光耀也不敢太过反抗,不过李志坚也没有完全扭着弟弟的想法,将李光耀安排到到山西实业公司安保部,让他跟着一众人每天操练,总算才将李光耀稳住。

至于妹妹李小妹,志向更小,想着作为一个女人天生就是嫁人生娃,所以对于李志坚说的各种事情并不上心,李志坚知道这是因为他们家以往的起点太低,小弟小妹都没有见过世面,趁着小妹年纪尚不算大,先安排到了山西实业公司开办的技校中进行学习,准备在技校毕业后再想办法送到国立山西大学深造一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