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清泉明月 > 第212章 县城之外各地局势

第212章 县城之外各地局势(1/2)

目录

静幽茶舍,石鼓书院附近一家小茶馆。

宋时暄给谢江南满上一杯茶。

“润文兄心境之高,在下不如也。”

宋时喧看着谢江南说道。

“宋兄缪赞了,小弟如此之举实属无奈。”谢江南摇头说道。

“润文兄坐镇书院却能让家族生意悄无声息的入驻州府,这还称之为无奈之举。在下钦佩不已。”宋时暄惊道。

谢江南却摇头说道:“宋兄这话过誉了,族中产业和生意经营,一直都是族中兄弟在操持,小弟从未过问。”

宋时喧闻言,脸色一滞,谢江南这话,倒是出乎了他的意料。他的确没想过,谢江南在族中不曾参与生意经营之事。

原本,他已经探听到不少消息,得知了一些关于永兴商人,新入府城经营的一些生意,本想着探探谢江南的口风,看看两家能不能在业务上找到可以互补的生意,增加双方的收益。

宋时暄他们家族的产业,四五年来一直没有什么发展,尽管,他在三年前便考取了举人功名,可是,三年过去了,他们家族在府城的生意并没有什么新的发展,这对于急着下一届要继续考取进士科的他来说,是一个不能忽视的财务问题。

“在下听说永兴县也有不少好的纱,绢,布匹。难道谢兄未曾想过,在家族中新增这些产业?”

宋时暄见谢江南不接他的话茬,只好开门见山的明说。

“宋兄,莫要说笑了,府城的布匹,绢,纱哪一样不比永兴县的做得好?再说了,府城的布庄可大多数掌握在周家,刘家,王家手中,我一个乡下来的学子哪里敢想这些生意的事儿。”

谢江南答道。

宋时暄这时,倒是听出谢江南话语里充满着真正的无奈。

“唉,谁说不是呢。”宋时暄叹息一声:“周,刘两家有通判与录事参军两人做背书,他们两家掌握的府城七八成的布匹绢纱生意。而王家有巡按御史做背书,他们三家在衡州府布匹业界可谓三分天下,外人根本无从插手。”

“宋兄对州府的认识远超小弟,小弟一个外来乡下人,能有一份微薄米盐生意操持已经是天恩格外关照。哪里还敢打布匹的主意?”

谢江南道。

“谢兄弟过谦了,你在不知不觉中,把米粮生意做进衡州府的本事,在下可是听说了。对于谢兄弟的胆魄和见识,在下实在钦佩。”

宋时暄也不在意,谢江南一再的给他软钉子吃,反而对他真心称赞起来。

“有一事,在下心中犹豫难抉,想问问谢兄也只有谢兄这般人物,才能给在下一些意见。”

宋时暄又说道。

“哦,宋兄有话直说,在下实在当不起宋兄如此称颂。”

谢江南谦逊回道。

“唉,其实,也是事关我家中桑麻之事,让在下心有不甘。”

宋时暄说道:“前天夜里,听从开封回来的族中兄弟说川渝地区,今年入夏以来,连续多次大雨,造成了蜀地水患不少,已经严重影响了蜀地的农作物收成。”

“在下,有心想多收些桑麻,以备后续布匹上涨的行情,能有桑麻可用。可是在下又担心蜀地锦缎产量并不受水患影响,实际并未减产。”

“宋兄莫非想大举收购桑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