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峰回(2/2)
嚯,还真应了那句俗话: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啊!
除了那位厮杀乱了方寸的三木先生,其他人都已经认命了,形势比人强,再打下去又能怎样呢?
就在这个时候,从那位楚知府的身后传出了一个瓮声瓮气的声音,“仓啷”一声响,对方已经将腰刀给扥了出来。
这是哪位英雄啊?
正是咱们这位泉州知府的小舅子之一,也是楚知府在军中最大的仰仗,人送外号“雁过拔毛”的刁贵。
刁贵算是最传统的行伍出身,初入军伍之时,就靠老爹的打点从一名总旗起步。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刁贵就没本事,相反他还真是一员难得的虎将,身大力不亏善使一根丈二熟铜棍,寻常百户、千户都胜他不得。
今夜乃是来自家姐夫这里赴宴的,刁贵自然没带着他那根扎眼的丈二熟铜棍,情急之下就把随身佩戴的腰刀给抽了出来。
“哎呦,没想到楚知府的麾下还真有勇猛之士啊?看来也是一位有担当的汉子,耿老三,拿下此人算作你的‘投名状’!”
看到站出来这位是千户的服饰,陆炳也没辱没他,直接将锦衣卫新人耿三祭了出去。
陆炳是不认识刁贵,也不清楚此人有多大的能耐,可是,他对耿三的功夫还是略知一二的。
一流境界虽说未曾达到,却也勉强能够站在二流境界的中前端,应付面前这个黑大个子,想来应当不算难事。
“卑职谨遵陆千户将令——”
听到叫自己的名字,耿三心中一喜,立功的机会这不就来了吗?
“大个子,听你方才的口气,想必泉州的锦衣卫你没少欺负吧?三爷奉了陆千户将令拿你,你就给我过来吧——”
耿三立功心切,根本就没功夫同刁贵报通名姓,直接一个前跟步,手中绣春刀一摆,斜刺里一刀就切了过去。
......
“刁贵,你给本府回来——”
事发突然,刁贵那边也跟耿三动上手了,楚知府也清醒了过来,急忙大声斥责道。
只可惜,刁贵都已经出战了,哪有那么容易再撤回来呢?
“哼,区区一个倭人也敢把本座的话当耳旁风吗?云道长且替陆某照看着点,那个扶桑矮子今夜也得带走。”
看到另一旁一个倭人正抡着“太刀”在那里发疯,陆炳没来由一阵技痒。
陆炳痛恨倭贼不假,却也明白并非所有的倭人都是倭贼,可谁让在场的有两位特殊的“观众”呢。
其中之一自然就是与他齐名多年的黄公公,二人自年少之时就没少切磋过,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又都是天资不俗之辈,就算没什么交情也能打出点交情来。
若说还有一位“观众”,就要数到擎云的头上了。
当初有了那位朱九公子的引荐,陆炳和擎云也算是一见如故,两人曾经有过一次坐而论道,不仅仅包含武功、剑术,更是心之所想、无所不聊。
擎云对陆炳是“先入为主”,而陆炳对擎云则是“越聊越惊”,甚至真就有了招揽之意。
再后来,擎云一路南下前往“镇海卫”,又在整个闽地掀起了抗倭之风,种种做法甚得陆炳赞赏,几乎已经做到了无条件地支持。
要不然,单凭一个刘正风再加上“镇海卫”那位指挥使大人,还真就未必能够替擎云请下“狼牙卫”的编号。
只可惜两人见面的时间太短,身为习武之人都没机会下场切磋一番,对于擎云在江湖上的战绩陆炳既赞成又难免有些羡慕。
如今当着黄公公和擎云的面,看到对方居然有一个实力不俗的倭人,不正好拿此人来试刀吗?
是的,陆炳手中所使的也是一把刀,却不是锦衣标配的绣春刀,而是一把朴刀。
朴刀,据传最早出现于宋朝,是一种介于大刀和单刀之间的兵器,俗称“双手带”,多流行于民间,并非官方制式兵器。
朴刀全长四尺到五尺之间,刀刃最长可达两尺余,比寻常的大刀都要长,只是刀身窄长刀柄又较短,才适合双手使用。
朴刀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可以拆分为刀身和木柄,刀身可单独作为短兵器使用,而装上木柄则成为长兵器。
到了明朝,火器在军中开始发展,官府对兵器管制政策也有了变化,朴刀这种本就不太重视的玩意,已经逐渐被人遗弃,不想陆炳却对朴刀情有独钟?
“这位道长且回去休息一番,将此獠交于本座——”
陆炳那也是个讲究的人,绝不会做出联手对敌之举,未曾动手之前先招呼了一声成高道长,然后才挥动朴刀攻了过去。
“八嘎,大明的锦衣卫?吆西,找死——”
陆炳的朴刀一到,三木先生就算是再想缠着成高不放,也无能为力了。
只能将斩出的“太刀”收回,然后以一个极其刁钻的角度再次出刀,硬生生接住了陆炳的朴刀。
“当——”
一声清脆的声响,陆炳双肩微微一晃,三木先生则“噔噔噔”后退了四五步。
“哎呀,你这个锦衣卫的头子,好大的力道啊?再来——”
被陆炳横插一杠子,没能斩下成高道长的头颅,让三木先生愤怒不已,没想到来的这位锦衣卫头子竟然也是一个硬茬!
“好,既然你已经打斗了半天,本座就让你一只手,且看本座如何拿你——”
朴刀乃“双手带”,此时陆炳也没有安装木柄,只是单手擎着一个刀身。
劈、砍、撩、刺、截、拦、崩、斩、抹、带、缠、裹......
进退闪转之间刀随身换,纵跳翻腾之际,身体和朴刀居然合二为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