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拜府(2/2)
结果有些遗憾,每一次都闹得不欢而散。
归根到底,楚天雄算是东厂厂公的人,而陆炳的心中只有当今圣上。
千里为官只为财,喜好黄白之物陆炳或许还能够容忍,可是,若是有人在地方上结党营私,可就触及了陆炳的底线。
二人最后一次见面,还是在去年年末之时,陆炳追查一宗案子涉及到了泉州府某一位军中将领,不想就在陆炳派人前去缉拿之时,那名将领居然不翼而飞了?
根据事先得到的线索,这名军中将领是一个极其关键的人物,只要能够抓住此人,必然有机会将他背后的指使给揪出来!
陆炳得到的禀告是,那名将领就藏在楚天雄的府衙之内,可是整座府衙有三百余精锐守护着,一般人还真就不太容易进去。
于是乎,刚正不阿的陆炳亲自来了。
好一番交涉之后,陆炳见到了楚正雄,最后也见到了他要缉拿的那名将领,只可惜见到的却是一具刚刚咽气的尸体。
死无对证,多么无奈的结局啊!
时隔半年之后,陆炳再次造访泉州州府衙门,却又是在这样的情景之下,让楚天雄一时不知该如何应对。
第二位是擎云了。
放眼整个闽地官府的力量,“镇海卫”的刘正风无疑是最值得信任的,可惜他在军中的根基尚浅,又是客军前来泉州抗倭,就算是刘正风来到了面前,也未必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
可这位陆炳则不然。
擎云虽然同陆炳只有一面之缘,在很多方面却有惺惺相惜之感,再加上朱九公子那层关系,但凡重大的事情,擎云更喜欢找陆炳帮忙。
如此下来,这几个月的时间,面是只见过一次,可两人之间的书信往来就已经有十几次了。
在眼前这般不利的情况下,陆炳的突然到来,无疑给了擎云一针强心剂。
要知道,那位三木先生刀法不俗,对面这个纱帽女子也是一个强手,更别说还有尚未出手的黄公公呢。
要是再加上围观的数百名府衙护卫,擎云二人要想脱身终非易事啊。
就算能够全身而退又如何?
擎云的身份已经被识破,若是这位楚知府来一个公事公办,擎云也许不会害怕,可终究会给泰山派带来无妄之灾啊。
这一切一切的顾虑,随着陆炳在府衙门外的一声高喝,在擎云的心中云消雾散了。
第三位,自然就轮到一直站在廊檐之下看热闹的黄公公了。
“哎呦,原来竟然是锦衣卫陆千户到了!来人啊,速速将中门打开,迎接陆千户入内——”
还没等楚天雄这个坐地户发话呢,一旁的黄公公直接来了个越俎代庖,他那般独特的嗓音喊出去,音效甚至盖过了之前陆炳那声高喝。
“不想黄公公也在此做客?你等若是忙着没功夫,陆某自行进来就是了。来人,拆门——”
这下可好,这两人还没见面呢,陆炳直接就跟黄公公对上了话。
他不知道黄公公也在府衙吗?
当然知道了,要不然也不会那般替擎云担心啊。
说一声“拆门”还真就是拆门了,泉州锦衣卫的那位魏大勇百户,心中那团火已经憋的太久了,今日终于有了释放的机会。
“陆千户,您远道而来,这些粗活就交给卑职们吧——”
陆炳“拆门”的命令刚下,魏大勇就站了出来。
魏大勇可不是自己一人来的,他身后还跟着百十号弟兄呢,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跟魏大勇走的近的,就没有一个看知府衙门顺眼的。
今夜有那么好的机会,谁不想抢着过过手瘾啊?
君不见,铁锤、锄头、镐把......那几个小子从哪里推了一辆“冲城车”来?
“咚——”
“咚——”
“咚——”
震耳欲聋的撞击声此起彼伏。
手中没有合适家伙什的,直接抽出腰间佩戴的“绣春刀”,也不管它在这种场合下好不好使,反正先砍几刀再说。
“你们......你们欺人太甚!黄公公,锦衣卫如此丧心病狂,您就不阻止他们吗?”
听到大门被撞击的声音,楚天雄终于清醒了过来,可却没敢派人过去抵挡,反而向一旁的黄公公求助道。
“咳咳......这个,楚知府啊,你可能有所不知,若是外边来的是寻常锦衣卫,咱家或许卖卖面子还真就喝退了他们,可是......”
“可是外边来的是陆炳啊!那小子向来就是一个愣头青,方才咱家已经吩咐开门迎接了,问题是你府上的人都不听咱家的调遣啊。”
看到楚知府那喷火的眼神,黄公公也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甚至双肩还微微一耸,爱莫能助之情不言而喻。
“咚——”
“咚——”
“轰——”
说话这功夫,府衙的大门轰然倒地,两百余锦衣卫一左一右分为两队,分别在耿三和魏大勇的带领下,就杀进了知府衙门。
“本官有陛下手谕,奉旨当差,胆敢有抗命之人,无论官职大小,均可先行扣押——”
好家伙,耿三和魏大勇率领两百名如狼似虎的锦衣卫冲击在前,陆炳却慢条斯理地踱着方步,不知何时右手中多出一卷圣旨来,被其高高举过了头顶。
......
“下官楚铭见过陆千户——”
陆炳这一带人进来,直接就将府衙的护卫向后压缩,甚至一大半的人都被挤出了当前的院子。
没办法,面对硬气的锦衣卫,他们这些府衙的护卫又能怎么办?没看到就连自家的知府大人都在见礼吗?
要知道,有明一代,锦衣卫的千户只是正五品的官,可一府的知府大人那可是正四品啊。
都说官大一品压死人,可这位泉州知府真见到陆炳的面,居然不自觉地自称“下官”。
“哈哈,陆老弟,咱家原本还想着到你的福州城去坐坐呢,却听说你四处抗倭去了,没想到竟然在这泉州城碰面了!”
京城年轻一辈里,十数年前就流传过一句话:宁遇陆郎,莫遇老黄;陆郎铁面,老黄无常。
没想到齐名京师多年的两人,今夜却在此情、此景之下异地相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