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谁?束星北!(62k)(1/2)
第152章 谁束星北!(6.2k)
“secret 1954 no.154”
晚上凌晨三点,拉里金在约定好的死信箱里取出了一本书。
他知道自己时间有限,需要在复印完的第一时间把这本书放回死信箱。
最久不能超过八个小时。
拉里金本人不需要去纽约时代广场的电话亭,他只需要在约定好的死信箱取货然后用微缩胶卷拍好,再放回另外一个死信箱就可以。
在把书装进口袋里,带回公寓之后,拉里金感觉自己的工作有价值了。
《it辐射实验室系列》,光是这个名字,他就能猜到是什么性质的。
是当下华国最缺乏的技术资料。
在简单翻阅之后,他更加确定了这一观点。
因为扉页上赫然印着来自国防部的印章,同时在标志上写着“secret 1954 no.154”
作为专业人士,虽然大家用的安全体系不是同一套,但拉里金对军队那一套很了解。
他们的机密技术资料都遵循的是一套名为《国家工业安全计划操作手册》(简称nispo)的安全协议在进行操作。
按照他的浅薄认知,应该是分成了三个等级,当然也有可能更多。
但这里既然是secret,起码也是个秘密,肯定不是最低级别的文件。
保密级别意味着重要性,光是冲着这本secret,他觉得这趟纽约之行,的时间和金钱就值得了。
无论把车给撞了,还是说在纽约的住宿费又或者是给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缴纳的治疗费用,这些对于拉里金来说每一笔都是不小的费用。
不过secret只是开始。
后续这套名为《it辐射实验室系列》的图书,有的卷是“ial”、有的卷是“secret”。
最后两天出现的不是书籍,而是文件袋,他打开一看,扉页上居然是“ secret”。
什么是,最高级别的机密。
拉里金猜测这应该是最高级别的机密了。
而后面两份文件的时间也不是1954,而是1950。
像这类技术资料,具体的盖章要求取决于文件的分类等级和分发范围,印章和标记会包括日期、编号和授权机构。
这让拉里金一下就确定了这玩意是谁弄来的。
在阿美莉卡,除了那位伦道夫林之外,没有任何一位华人能够弄来如此机密的资料。
他在纽约租的公寓,只用了短短一天时间,就被拉里金改造成了一间工作室。
整个房间弥漫着胶片和化学药剂的味道。
也就是他,能够在如此短时间内,同时找来微缩胶卷相机和半自动翻页机,而且不引起注意。
拉里金身着深灰色大衣,面容憔悴眼神坚定,站在一台kodak rerdak微缩胶卷相机前。
这台采用行星式设计的最新设备,同时还配备了时下最先进的半自动翻页机,能高效翻动书页。
拉里金将书籍摆上拍摄台,相机固定在垂直支架上,镜头朝下,将文档完整平铺在拍摄台上,确保页面平整无畸变。
操作时,他深吸一口气,打开第一卷,半自动翻页机轻柔地“沙沙”作响,每页在镜头下清晰呈现。拉里金全神贯注,手指在控制面板上灵活跳动,时而调整焦距,时而按下快门。
另外时不时检查胶卷帧,确保图像无误,额头渗出细汗却毫不停歇。最终,任务完成后,他将胶卷小心收好。
光是这个 secret就让拉里金无论如何都得完成任务。
更别说里面的内容了。
其中的 secret内容,正是阿美莉卡雷达技术的巅峰之作,前提是40年代。
scr-584的完整设计方案,从天线设计图到自动跟踪系统的设计再到用到的电路图,甚至就连最核心的磁控管技术和伺服驱动算法都有涉及。
这么说吧,这套40年代结合了英格兰的磁控管技术和阿美莉卡的工程能力,为应对德意志空袭和v-1飞弹威胁而设计的雷达,在当下对华国来说就是雪中送炭。
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来自东南的压力。
里面的很多技术不仅能够用在雷达上,还能用在其他方面。
这套雷达是自动跟踪的雷达,能够实现75英尺距离精度、1度角精度的精准定位,它的伺服驱动算法就能用到自动火炮上。
尽管这是40年代的雷达,但都没有出口给某岛。
可见其重要程度,盖 secret丝毫不奇怪。
而林燃放在电话亭里的,其实不是原件,而是他精心准备的改良版。
基于当下技术点和华国的半导体技术所准备的改良版,无论是精度还是探测准确度都会比原本的scr-584高上不止一筹。
这里的改进主要是基于后世的资料。
其中光是完整版的《it辐射实验室系列》在如第1卷的雷达系统工程和第20卷的跟踪系统中详细记录了scr-584的设计思路和改进建议,包括单脉冲、ti和模块化的早期实验。
而在贝尔实验室后来公开的记录中,讨论了对于scr-584采取单脉冲和火控优化的方案,可以用于scr-584后续的跟踪改进。
2020年阿美莉卡国家档案馆存放的阿美莉卡陆军信号兵团里关于scr-584的测试报告则涵盖了轻量化和x波段改装的建议。
80年代出版的《it雷达发展史》详细总结了scr-584的后续改进。
林燃基于上述现有资料,对scr-584原版方案做了包括频率捷变、动目标指示和侧瓣抑制在内的抗干扰能力提高设计。
另外还做了包括单脉冲跟踪、改进测距电路和多目标切换在内的增强跟踪精度与多目标能力增强改进。
这套增强版方案,对于当下的华国来说,哪怕一直到80年代都不算过时。
也就是拉里金不够识货,他要是再识货一点,会发现这套所谓scr-584的技术方案,里面很多内容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才出现的技术,压根不是40年代的玩意。
不过光是scr-584和 secret已经足够让拉里金提高重视了。
拉里金自从看到第一本书之后,此后他就一直处于高度精神紧绷的状态。
拉里金推开诊室的门,脚步沉重地走了进来。他的西装虽整洁,却掩盖不了他眼下的黑眼圈和苍白的脸色。
“科尔布医生,我是不是没救了”拉里金愁容满面,内心则是欢呼雀跃。
因为他顺利完成了任务,把这套完整的微缩胶卷放到了指定地点。
这套微缩胶卷将会漂洋过海送到它应该在的地方,为时下华国孱弱的国防工业再插翅膀。
不说突飞猛进,起码也是彻底解决当下雷达的缺口。
科尔布抬起头,从眼镜上方扫了他一眼,微微皱眉,随即示意他坐下。
科尔布语气温和,带着关切地问道:“金先生,你来了。请坐,今天感觉怎么样”
拉里金坐下,勉强挤出一个微笑,但笑容转瞬即逝。他深吸一口气,试图掩饰疲惫,但声音中的沙哑却暴露了他的状态。
拉里金:“科尔布医生,谢谢你。我……还是老样子,睡眠不好,压力很大。说实话,这段时间在纽约,本以为能喘口气,但好像更糟了。”
刻意塑造的沙哑声音,在此时显得格外合适。
科尔布放下钢笔,身体前倾,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目光专注地看着拉里金,似乎想从他的表情中读出更多。
“我明白,金先生。你之前提到工作压力和思乡情绪,现在看来这些问题还没缓解。能具体说说最近发生了什么吗是什么让你觉得更糟了”
拉里金低头,揉了揉太阳穴,装出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他刻意放慢语速,语气沉重:
“我在纽约这段时间,本来想散散心,但工作上的事一直缠着我。脑子里全是文件、报告,还有一些没完成的事。我知道自己该放下,可就是做不到。
除了工作本身外,我去参观了ib的技术方舟,这让我更加焦虑了。
我很担心它会造成我们的失业。
既然机器能够下赢人类,那么机器早晚有一天也能代替人类去翻译。
至少目前来看巴别塔在俄语和英语之间翻译做的不错。
也许明年,也许后年,它就能把中文翻译成英文了。
我内心会产生一种担忧,担心自己早晚有一天被淘汰,越是担心,我就越容易想到工作。
医生,你说我这是不是病了为什么我不能像别人那样,休假时就彻底放松”
“金先生,你的情况并不罕见。很多来我这看病的人都担心人工智能带来的改变,教授提出的技术奇点确实很诱人,同时也让很多人开始担心起来。
越是从事工作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人,越是担心。
大家很难短时间内放下压力。你的失眠、焦虑、无法放松,都是过度思虑的表现。
你有没有试过我之前建议的放松方法比如渐进式肌肉放松,或每天固定的散步”
拉里金苦笑,摇了摇头,装出无奈的神情:“试过,医生。我每天在哈德逊河边散步,也试着做那些练习,但没用。
晚上躺在床上,脑子里还是乱糟糟的,翻来覆去睡不着。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快撑不住了。
我可能得回加州了,工作上的事不能再拖了。”
科尔布眉头皱起,眼中闪过一丝担忧。他放下笔,身体前倾,语气变得严肃:
“金先生,我理解你对工作的责任感,但你的身体和精神状况需要重视。如果现在回去,压力可能会更大,对健康不利。我建议你再留一段时间你看,每周的谈话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吧”
“医生,我知道你是为我好,我也想多留几天,但工作上的事真的很紧急。我已经请了一个月的假,再不回去,恐怕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
我不是不想治疗,只是得先把工作处理好,再想办法调整自己。”拉里金沉默片刻,装出犹豫的神情,随后语气坚定起来。
科尔布叹了口气,靠回椅背,双手交叉在胸前,目光中带着无奈与理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