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川卒 > 第49章 渡江(一)

第49章 渡江(一)(2/2)

目录

陈团长扼首同意,时间紧迫,当即给各连分派了任务。当晚弟兄们便以排班为单位,四下出动,向四乡八镇进行“扫荡”。日后便传出一个令啼笑皆非的故事:这一晚上,当涂地界被上千名操着川音的鬼子兵们闹得一夜未得安宁,到处鸡飞狗叫,特别是码头、船会、船作坊、渡口、木工坊、铁匠铺等,甚至连公房大门都被鬼子搜刮一空,近三百作名船工、水手、木匠和铁匠等无论愿意不愿意都被鬼子强行押走,令人惊奇的是这些鬼子兵却未伤一人,居然还给各家各户丢下了大把大把的银元,让百姓们又惊又喜,哭笑不得。事后返回的船工们道出了原委,才令百姓们赞叹不已。

第二天一早,姑熟城外的河面上,姑溪河与青山河交汇处挤满大大小小的船只,船上还有成堆的木板、麻绳和工具。此时,城南及上下浮桥一带已被封锁,截断了交通。杨志与陈团长等一众团部连部的大小军官,都挎着指挥刀站在城外渡口上方,望着河上数不清的船只,心中欢喜不言而誉。

杨志更是兴高彩烈地听着陈皓然汇报,据统计,收到各类船只318艘,都是可装载四五十人和百人以上的大中型帆船,其中一半以上是机帆船,木板、麻绳等不计其数。听到这里,杨志终于不再发愁啦,加上缴获国崎支队鬼子的船只,已有600余艘,如果萧司令再收集一些,可能会有近千条船,完全足够啦。

杨志看见船上的弟兄们都端着刺刀,目光不善地盯着那些船工和工匠,这些人不知所以,有的害怕、有的愤怒、有的麻木。便与陈团长商议,找出一些在当地威望高、经验足、熟悉长江航道水文的老船工和工匠,告诉他们真实目的,以便顺利、准时到达下关码头。

当弟兄们押着二十来个老船工和木匠来到杨志和陈亲民跟前时,杨志满脸堆笑,对众人深深一鞠躬,用标准的国语说道:“各位乡亲、各位大师傅,对不住,实在对不住,杨某先在此给各位道歉啦。”说完又是一个深躬,看得各位师傅满脸狐疑、莫名其妙。杨志继续解释道:“这次强行将大家请来,实是无奈之举。大家放心,我们不是鬼子,我们是国民革命军20军797团和特战连的,我叫杨志,这位是陈团长,我们假扮鬼子是为了作战需要,迷惑鬼子的。还请大家先保密,暂时不要向别人说。今天请大家来,是为解救京城数十万被围的将士和百姓。鬼子就攻进京城了,如果不能安全及时解救他们,大量百姓会被鬼子屠杀,大家可能不信,但我可以告诉你们实话,鬼子攻占了广德、苏州、吴锡、芜湖等一路来,到处是烧杀抢掠,已残忍地屠杀了成千上万的无辜百姓,鬼子进了京城会更加丧心病狂的。所以,我们必须在下关码头附近架设浮桥,让京城百姓和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有一个安全的撤退通道。杨某在此恳求大家为京城将要受难的百姓与将士出一份力,将来京城百姓、全国民众,以及你们的子孙后代都会感激你们、牢记你们,为你们骄傲一辈子的。各位是否愿意,协助我们行动,我们需要各位带领船工师傅们驾船到下关码头,在江面上搭设浮桥。放心,我们会全力保护大家。相信大家都是有良知、有血性、有骨气的华夏人,绝不会眼睁睁看着无辜地乡亲受害而无动于衷。是不是?”最后杨志高声地喝问道。

老师傅们早已被杨志说得心血沸腾,纷纷表示愿意出力,哪怕搭上性命也在所不惜。有位五十来岁的汉子走了出来,只见他身高近一米八,面色紫红,身材精瘦。汉子豪爽说道:“各位军爷放心,早知道你们是国军,又是为了打鬼子,我们就不会提心吊胆啦。现在明白,老汉我姓江,常年在这一带行船,兄弟们都叫我”江水通”,不是夸口,还没有敢说比我熟悉这条水道。长官们要在下关码头架浮桥恐怕很难,那里水域水流急,距离长,有1500米左右,要不少船,我们这些怕不够。老汉认为在江心洲上游的潜洲上架容易很多,两连江面加起来六七百米长,若有上千条大船,完全可以架设两条浮桥。”

“哦,好,那就按江师傅说的办,到时有劳江师傅多多指点啦。大家放心,任务完成后,每个师傅再加十块大洋,如果有受伤,再五十,万一有伤亡的,多发两百抚裇金(1937年,一块大洋能买16斤大米或17斤面粉,或5斤猪肉,200大块对普通百姓而言可不是一笔小数)

于是,杨志与陈团长又向老船工们请教有关长江通行的问题、搭建浮桥的问题等,“江水通”又说从掖江门到江心洲有秦淮河道隔断,需要早做安排,不然大量人流而来恐怕不易通过。倒是江心洲面积极大,宽达1公里多,长十几公里,容下几十万人不成问题。

杨志心想有些问题只有到现场才能解决了,希望萧司令那边准备充足一些。最后,大家分工开始准备,休整两日后,一切准备就绪。12日一大早,在陈团长的一声令下,千帆竞发,船队纷纷挑起鬼子膏药旗,顺着长江水流向金陵直发而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