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拿我当炮灰?侯门主母掀桌了! > 第200章

第200章(1/2)

目录

回到京城后,沈时绥并未因边境的功绩而稍作停歇。此时,国内商业发展虽有一定规模,但行业规范缺失,乱象丛生。商人们为逐利,时常出现以次充好、哄抬物价等现象,不仅扰乱市场秩序,也损害了百姓利益。沈时绥敏锐地察觉到这一问题对国家经济长远发展的不利影响,决心着手整顿商业环境。

她向皇帝谏言,设立专门的商业监管机构,制定详细的商业法规,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皇帝认可了她的提议,任命她负责筹备和组建这一机构。沈时绥四处走访各地商会,与商贾们交流,了解他们在经营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行业内的不良现象,收集各方意见,为制定合理法规奠定基础。

经过数月的努力,商业监管机构正式成立。沈时绥亲自选拔官员,制定考核标准,确保机构高效运行。新法规出台后,对商品质量标准、价格调控、交易流程等都做出明确规定,一经发现违规行为,严惩不贷。起初,一些不法商人试图抵制,暗中串联,甚至贿赂官员。沈时绥毫不手软,对涉案人员依法处置,杀鸡儆猴,很快让市场风气得到扭转。

商业环境逐渐改善,国内贸易日益繁荣。但沈时绥并未满足于此,她将目光投向了对外贸易。当时,国家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虽有一定规模,但缺乏系统规划,贸易顺差不稳定,且时常因贸易纠纷引发外交摩擦。沈时绥认为,发展对外贸易是国家繁荣的重要途径,必须加以重视和规范。

她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各国的经济特点、市场需求以及贸易政策,制定出一系列促进对外贸易的策略。一方面,鼓励国内商家生产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商品,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另一方面,积极与周边国家进行外交谈判,签订平等互利的贸易协定,建立稳定的贸易关系。

在一次与邻国的贸易谈判中,对方提出了诸多不合理要求,试图在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沈时绥据理力争,凭借对双方经济状况的深入了解和出色的谈判技巧,成功说服对方放弃不合理诉求,达成了一份公平合理的贸易协定。这份协定不仅促进了两国贸易的健康发展,还为其他国家树立了典范,使得国家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沈时绥发现国内的货币体系存在诸多弊端。货币种类繁杂,成色不一,换算困难,严重影响了商业交易的效率。她决定对货币体系进行改革,统一货币规格和成色,建立官方铸币厂,确保货币质量稳定。这一改革举措遭到了一些地方势力的反对,他们长期在货币铸造中谋取私利,改革触动了他们的奶酪。沈时绥联合朝中支持改革的大臣,向皇帝详细阐述货币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终获得皇帝的支持。

在改革过程中,沈时绥充分考虑到各方利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推行新货币,同时妥善处理旧货币的回收和兑换问题。经过一番努力,新货币体系得以顺利实施,国内商业交易更加便捷高效,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速。

然而,改革总是伴随着各种挑战。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重。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沦为佃农,生活困苦不堪,社会矛盾逐渐激化。沈时绥意识到,土地问题若得不到妥善解决,将会威胁到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