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重生之凰途锦绣 > 第69章 守土之战

第69章 守土之战(1/2)

目录

战火无情地舔舐着大地,将所到之处皆化为焦土与废墟。宛国的铁骑如汹涌澎湃、遮天蔽日的黑色洪潮,以排山倒海之势朝着大燕都城碾压而来。

那震天撼地的行军脚步声,仿若万千战鼓同时擂动,每一下都重重地踏在大燕的土地上,震得人心惊胆颤,也似乎要将大燕都城那曾经坚固无比的城墙踏为齑粉。

队伍之中从大燕州郡掳掠来的百姓们,如同待宰的羔羊,被绳索紧紧地捆绑串连在一起。

他们个个面容枯槁,眼神里写满了恐惧、无助与绝望。那一张张饱经苦难的脸上,泥污与泪痕交错纵横,头发凌乱地披散着,在凛冽的寒风中瑟瑟发抖。

许多人的衣衫早已被撕扯得破烂不堪,仅剩下几缕布条勉强蔽体,露出的肌肤上满是鞭痕与淤青,新伤叠着旧伤,惨不忍睹。

有的百姓赤着脚,在满是沙石和荆棘的道路上艰难前行,每一步都留下一个带着鲜血的脚印,那殷红的血迹在灰暗的大地上显得格外刺目。

宛国士兵们凶神恶煞,仿若恶狼般在百姓们身旁押送。他们手持皮鞭,那皮鞭由厚实且坚韧的牛皮精心鞣制而成,鞭梢处还特意系上了尖锐的金属倒刺。

每一次皮鞭在空中呼啸着落下,倒刺便会无情地深深嵌入百姓们那本就千疮百孔的衣衫,继而如恶魔的利爪般撕开一道长长的口子,绽出一条令人触目惊心的血痕,同时伴随着的是百姓们痛苦至极的惨叫与声嘶力竭的绝望哀求。

“快走,你们这些大燕的蝼蚁!”一个宛国士兵满脸横肉,眼睛里闪烁着残忍与暴虐的光芒,恶狠狠地吼道。

与此同时,他手中的皮鞭高高扬起,而后如毒蛇般迅猛地再次狠狠抽向一位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者。

老者被这突如其来的一鞭抽打得脚下一个踉跄,险些摔倒在地。身旁的一位年轻人见状,赶忙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扶住他,眼中燃烧着熊熊的悲愤之火:“爷爷,您撑住啊!”

老者虚弱无力地摇了摇头,声音颤抖且沙哑地说道:“孙儿啊,这宛国贼子如此丧心病狂、残暴不仁,我们怕是要命丧于此了。”

年轻人紧紧咬着嘴唇,直至嘴唇渗出血丝,却依然坚定地说:“不会的,爷爷。大燕的将士们不会眼睁睁看着我们送死,他们一定会来救我们的。”

在这群可怜的百姓里,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她的怀中紧紧抱着尚在襁褓之中的婴儿。婴儿被这弥漫着死亡与恐惧的混乱场景吓得放声大哭,小脸涨得通红,泪水如决堤的洪水般涌出。

母亲则不停地轻声哄着,眼中满是慈爱与惊恐。她的身体瘦弱不堪,长期的饥饿和劳累早已将她的体力消耗殆尽,让她几乎没有力气行走,但为了孩子,她仍在苦苦支撑,哪怕每一步都如同行走在刀尖之上。

“宝贝乖,别怕,娘在这儿呢。”她一边低声呢喃,一边用颤抖的手温柔地抚摸着婴儿的小脸,试图给予孩子一丝安慰。

旁边有一位老者,拄着一根破旧的拐杖,他的背上背着一个年幼的孩子。孩子紧紧搂着老者的脖子,小眼睛里满是好奇与害怕。老者的步伐蹒跚而艰难,但每一步都走得很稳,他对着背上的孩子轻声说道:“孩子,别怕,这只是一场噩梦,很快就会过去的。”尽管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连自己都难以察觉的颤抖,但话语中却充满了对未来的一丝期许与希望。

还有一位年轻的书生,他的身上穿着一件破旧的长衫,虽然面容苍白如纸,但眼神中透着一股坚毅与不屈。

他看着周围的惨状,心中满是悲愤,不由自主地低声吟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那抑扬顿挫的吟诗声,在这一片嘈杂与混乱之中,显得格外微弱却又充满力量,仿佛是对这残酷战争的无声控诉。

而那些被俘的大燕将士们,尽管身处困境,却个个身姿挺拔如松,眼神中燃烧着不屈不挠的火焰。

他们身上的战甲已被鲜血与泥土染得斑驳陆离,有的地方还带着未愈的伤口,伤口处的红肉外翻,隐隐渗着血水,但那股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英气与威严仍在。

“宛国的鼠辈,休要得意,你们这般恶行,必遭天谴!”一位大燕将领昂首挺胸,大声怒吼,声音如洪钟般响彻四周。

宛国士兵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呵斥激怒,一拥而上,用刀鞘和拳脚招呼着这位将领:“你这阶下囚还敢嘴硬,看我们今日不打得你跪地求饶!”

大燕将领却只是冷笑,任由他们殴打,目光始终坚定地望着都城的方向,那眼神仿佛能穿透重重硝烟与阻碍,看到城内等待救援的百姓和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

城墙上大燕的士兵们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他们的手紧紧地握住武器,指节因过度用力而泛白,仿佛要将手中的兵器捏碎。

“将军,我们不能再等了,必须想办法救他们。”一名年轻的士兵眼眶通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声音带着哭腔说道。

将军面色凝重,眉头紧锁,宛如一座沉思的雕像:“本将又何尝不想,可一旦放箭,最先遭殃的就是我们的百姓和兄弟啊。”

士兵们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同胞在敌人的押送下逐渐靠近都城,那一颗颗年轻而热血的心在胸腔里痛苦地挣扎着、煎熬着。

此时,狂风在战场上肆虐咆哮,仿若一头被激怒的洪荒巨兽,卷起漫天的黄沙,天地间一片昏黄混沌,太阳被遮蔽得严严实实,只透出几缕微弱的光线,仿佛不忍直视这人间炼狱般的惨状。

大燕都城那雄伟壮观的城墙,曾经无数次成功抵御外敌的入侵,如今却在宛国大军的重压下显得岌岌可危,宛如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在风雨中摇摇欲坠。

城墙上的砖石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也承载着无数大燕子民的希望与守护,可此刻,这份希望在残酷无情的战争面前显得如此脆弱,仿佛只需轻轻一击,便会化为泡影。

一位大燕的老兵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如潮水般涌来的敌军,眼中满是沧桑与忧虑,那深深的皱纹里仿佛刻满了曾经战斗的记忆。

他对身旁满脸紧张的年轻士兵说道:“孩子,这场战争的残酷远超你的想象。我曾经历过无数次战斗,但从未见过如此卑劣、如此丧心病狂的手段。”

年轻士兵望着老兵,眼神里充满了迷茫与无助,问道:“前辈,那我们该如何应对?”

老兵深深地叹了口气,那声叹息仿佛承载了无尽的疲惫与无奈:“只能等待时机,希望将军能想出一个万全之策。”

在宛国的军队中,一位将领骑在高头大马上,脸上洋溢着得意洋洋的神情,他看着被押送的百姓和俘虏,仿佛在欣赏自己的战利品。

他对身旁满脸谄媚的副官说:“这次攻打大燕都城,我们胜券在握。有这些人质在,大燕的士兵们就如同被缚住了手脚的困兽,不敢轻举妄动。”

副官连忙点头哈腰,脸上堆满了讨好的笑容:“将军英明,大燕都城指日可下。到时候,将军您可就是宛国的大功臣了。”

将领听了副官的奉承,仰头大笑起来,那笑声在战场上回荡,显得格外刺耳:“等攻下都城,里面的金银财宝和美女都归我们所有,哈哈哈!”

而在大燕都城内,百姓们纷纷躲在家中,门窗紧闭,仿佛这样就能将战争的恐惧与灾难阻挡在外。

但仍有一些人,出于对亲人的牵挂与担忧,冒险来到城墙上,想要看看自己的亲人是否在被押送的人群中。

一位妇人在人群中焦急地寻找着,她的眼神里满是惶恐与不安,口中不停地呼喊着丈夫的名字:“相公,你在哪里?你可千万不能有事啊!”

那声音充满了绝望和无助,在呼啸的风中飘荡,却得不到任何回应,仿佛被这无情的战争吞噬。

此时,宛国的军队已经逐渐逼近都城,他们开始在城下列阵,准备发起攻击。弓箭手们整齐地排列成队,搭弓射箭,箭矢如雨点般密密麻麻地射向城墙上的大燕士兵。

大燕士兵们纷纷举起盾牌,盾牌相互碰撞发出沉闷的声响,他们竭力抵挡着箭矢的攻击。“快,反击!”将军大喊道,声音坚定而果断。

大燕的弓箭手们也迅速弯弓搭箭,向城下的敌军射去。但由于顾忌百姓和俘虏的安全,他们的攻击显得有些畏首畏尾,箭矢的密度和力度都大打折扣。

在战场上,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曲恶魔奏响的死亡乐章。鲜血如河流般在大地上蔓延开来,将原本干燥的土地染成了一片泥泞的暗红色,血腥之气弥漫在空气中,令人作呕。

大燕的士兵们奋勇抵抗,但宛国的军队人数众多,且有百姓和俘虏作为人质,让他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而那些被押送的百姓和俘虏们,只能在战火中瑟瑟发抖,等待着命运的裁决,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对生的渴望与对死的恐惧。

随着战斗的持续,城墙上的大燕士兵不断有人受伤倒下。一位年轻的士兵被箭矢射中肩膀,他痛苦地倒在地上,箭矢的箭头深深地嵌入肉里,鲜血如泉涌般喷出。

身旁的战友赶忙过来为他包扎伤口,战友的手也在微微颤抖,额头上满是汗珠:“兄弟,坚持住!”

年轻士兵咬着牙,强忍着剧痛说道:“我没事,还能继续战斗。”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坚韧与决绝,仿佛即使面对死亡,也绝不退缩。

在宛国军队的后方,还有一群工兵正在忙碌地准备攻城器械。

他们推着投石车、攻城塔等器械缓缓向前移动,沉重的器械在地上碾压出深深的痕迹。“快点,把投石车推到前面来!”工兵指挥官喊道,声音里带着一丝焦急与不耐烦。

士兵们齐声应道:“是!”他们使出全身的力气,推动着这些庞然大物,每一步都显得格外艰难。

大燕将军看着城下敌军的攻城器械,心中更加忧虑。他知道,一旦这些攻城器械投入使用,都城的城墙将难以抵挡。

“必须想办法破坏他们的攻城器械。”将军心中暗自想道,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然。

于是,他召集了一些身手敏捷、胆识过人的士兵,组成了一支突击队。

“等夜晚到来,你们从侧面悄悄出城,绕到敌军后方,破坏他们的投石车和攻城塔。”将军命令道,声音低沉而严肃。

突击队队员们纷纷点头,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无畏:“是,将军!”

突击队趁着夜色的掩护,悄悄地从城门而出,他们的身影如鬼魅般在黑暗中穿梭。他们小心翼翼地避开敌军的巡逻队,每一步都轻如鸿毛,生怕发出一丝声响。逐渐接近了攻城器械。“大家小心,不要惊动敌人。”队长轻声说道,声音微弱得如同风中的落叶。

当他们来到投石车旁时,迅速展开行动。有的士兵用锋利的匕首割断了投石车的绳索,有的士兵则将黑油和火药倒在攻城塔上,然后点燃了火把。“快撤!”队长喊道,声音急促而紧张。突击队队员们迅速撤离,身后传来了敌军的惊呼声和爆炸声,火光冲天而起,照亮了黑暗的夜空。

宛国将领得知攻城器械被破坏后,大发雷霆,他的脸涨得通红,眼睛里仿佛要喷出火来:“你们这群废物,连个攻城器械都守不住!”工兵指挥官低着头,不敢吭声,身体微微颤抖着。将领沉思片刻后,说道:“改变战术,集中兵力攻打城门。”

于是,宛国军队开始向城门发起猛烈的攻击。他们用巨大的撞城锤撞击城门,每一次撞击都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城门仿佛在痛苦地呻吟。

城墙上的大燕士兵则用石块、油水等往下砸,石块如雨点般落下,砸在敌军的头上、身上,发出一声声惨叫。“顶住,不能让他们攻破城门!”大燕将军喊道,声音响彻整个战场。士兵们纷纷响应,他们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城门,与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在城门下,战斗异常激烈。大燕士兵们用身体挡住城门,与敌军展开了近身肉搏。一位士兵被敌军的长枪刺中腹部,他却紧紧抱住长枪,不让敌军靠近,鲜血从他的口中涌出:“兄弟们,杀啊!”他大喊道,声音虽然微弱但却充满力量。其他士兵见状,纷纷冲上前去,将敌军击退,他们的身上沾满了鲜血与泥土,但眼神中却没有丝毫退缩。

而在被押送的百姓和俘虏中,也有一些人试图反抗。一位大燕将士趁着敌军看守不注意,挣脱了绳索,夺过一把刀,冲向敌军。“我跟你们拼了!”他喊道,声音里充满了愤怒与决绝。虽然他最终被敌军围攻而死,但他的英勇行为激励了其他百姓和俘虏,他们的眼神中开始闪烁出一丝希望与勇气。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都城仍在大燕的坚守之中。

大燕将军望着疲惫不堪的士兵们,心中充满了敬佩与感动。“兄弟们,你们都是好样的!我们一定要坚守住都城,保护好我们的百姓!”将军喊道,声音激昂而振奋。士兵们齐声高呼:“坚守都城,保护百姓!”

在这残酷的战争中,每一个人都在为了生存、为了尊严而战斗。无论是大燕的士兵、百姓,还是被俘的将士,他们都在这片血与火的战场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悲壮篇章。

而这场战争的结局,仍然充满了未知与悬念,就像那被硝烟遮蔽的天空,让人无法看清未来的方向。

战火熊熊燃烧,宛国与大燕的这场大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宛国的军队如汹涌的潮水,押解着从各地掠夺来的百姓和俘虏的大燕将士,继续向着大燕都城各个城门步步紧逼。那密密麻麻的人群,在敌军的押送下,成为了他们攻城的人肉盾牌,场面令人揪心。城墙上的大燕士兵们望着这揪心的一幕,个个义愤填膺,却又因投鼠忌器而不敢轻易放箭攻击。士兵们的手紧紧握着武器,指节泛白,眼睛里满是愤怒与无奈,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同胞被当作盾牌,心中的怒火在燃烧,却只能压抑着。

风呼啸着席卷着战场,吹起阵阵带着血腥气黄沙,迷得人睁不开眼。天空被战火熏染得一片昏暗,太阳也失去了往日的光辉,只透出一抹昏黄的光晕,仿佛不忍直视这人间炼狱。

大燕都城的城墙在敌军的重压下显得岌岌可危,城墙上的砖石满是岁月的痕迹,此刻却承载着无数士兵与百姓的命运。

叶城南站在大燕的城墙上,望着远方如乌云般压境的敌军,眉头紧锁,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决然的光芒。

她深知若不采取果断行动,不仅都城将危在旦夕,那些无辜的百姓和将士也将惨遭毒手。

她转头看向身旁的慕容轩,两人目光交汇,彼此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与信任。此时,微风轻轻拂过,吹动着叶城南的发丝,她的眼神却依旧坚定地锁定着远方的敌军。

叶城南微微抬起头,让微风轻拂过脸颊,她在心中迅速权衡着各种可能的策略,每一个念头都在脑海中飞速闪过。

“城南,你有何计划?”慕容轩低声问道,他的声音虽平静,但难掩其中的紧张与期待。

他的手不自觉地握紧了腰间的剑柄,仿佛这样能给自己增添一些力量。慕容轩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焦虑,他知道叶城南的决定关乎着整个大燕的命运,他既相信她的能力,又忍不住为她担忧。

叶城南微微眯起眼睛,拉着慕容轩走进城楼,见四周无人,沉思片刻后说道:“宛国以百姓和俘虏为要挟,常规战术难以奏效。我打算利用空间之力,直捣他们的中军大营,摧毁其指挥核心,让他们陷入混乱。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机会救出百姓和将士,扭转战局。”

慕容轩多少已经知道叶城南有一个神秘空间,只是他从没问过。叶城南从空间拿出堆积成山的粮食,又隐身,几番试验下,慕容轩才从震惊下回过神。

她一边说着,一边用手轻轻抚摸着城墙的砖石,感受着这座都城的厚重与责任。

叶城南的手指轻轻滑过粗糙的砖石,她想起了都城内无数的家庭,那些等待亲人归来的百姓,这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慕容轩心中一惊,他知道叶城南的空间之力虽强大,但此举无疑是深入虎穴,凶险万分。“城南,这太危险了,敌军中军必定防守严密,你一旦陷入其中,后果不堪设想。”

他的眉头皱得更紧了,眼神中满是担忧。慕容轩向前一步,似乎想要劝阻叶城南,但他也明白这或许是唯一的生机。

叶城南轻轻拍了拍慕容轩的肩膀,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微笑:“殿下,我明白其中的危险,但这是目前唯一的办法。我会小心行事的,你在城中做好接应准备,一旦我得手,你便率大军杀出,我们里应外合,必能击破宛国。”

她的眼神中透露出无比的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叶城南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安抚,她知道慕容轩是关心自己,但她不能退缩。

说罢,叶城南深吸一口气,调动体内的空间之力。刹那间,她的周身泛起一层奇异的光芒,空间仿佛在她身边扭曲变形。

在慕容轩惊愕的目光中,她的身影渐渐模糊,而后消失不见。慕容轩不禁发出一阵惊叹,他对叶城南的神奇力量既敬畏又充满期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