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天意阁(2/2)
玉小侯道:“可是杜兄可知,限于规则,那凌风身有功名,还是前次第一,已经不能出手,我手下养士虽多,却并没有出类拔萃的人才,哪里有把握拿这个第一?“
杜爽道:“论武之期,尚有三月,焉知这三月中没有出类拔萃的人才前来投靠?再者,到了会期,若侯爷手下真的无人,我和吴老总还真的能袖手旁观?”
玉小侯哎呀一声,拜倒在地:“杜兄如此成全,玉某感激莫名!”
杜爽急忙伸手搀起:“侯爷怎么行这样的大礼!”
玉小侯满面激动之色:“玉某家严早故,由母亲抚养长大,养尊处优,不知人间辛苦,更于十八岁讨了一个如意候的封号,自鸣得意不觉惭愧,现在先皇驾崩,新君临朝,内有权臣,外有边患,新君十六岁年纪,每日处理朝政,有时竟然是通宵达旦,实在令人感佩!”
“这半年来,我与当朝天子接触颇多,大受影响,只觉我即为宗亲,便对朝廷政局也有一份责任,更觉好男儿立于天地之间,不能只是交友喝酒,谈论诗词歌赋,更应该辅佐明君,开清平盛世!建功立业,留万世之名!”
玉小侯说罢,脸色一片坚毅豪迈,竟隐隐散发光彩!
杜爽这才知道平日里这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贵介公子,胸中竟然也有热血,也有豪情。这时朝廷委以重任,玉小侯做一番事业的心情,正如雏凤初鸣!
吴昊道:“侯爷若有差遣,快意堂八百子弟,尽归侯爷驱策!”
玉小侯长揖到地:“玉某多谢!”
这几人志趣相投,一时谈谈说说,更增亲近之意。
----
相府,书房。
当朝宰相,安国公秋延坐在书桌后面,正在闭目养神。
他的对面,便是京城四公子之一,他的儿子,兵部侍郎秋江。
秋江世袭安国公不算,以二十七岁年纪任朝廷二品大员,怕是不到三十五岁,便能做到尚书,实在是朝堂中的异数!
此时父子二人已经是多时未曾说话,在沉寂中各想心事。
秋江终于张口:“对于皇上重组天意阁,父亲到底怎么看?”
秋延道:“那你又怎么看?”说这句话时,眼睛并未睁开。
秋江道:“儿子觉得,新皇登基,便如新官上任,三把火总是要烧的,可这第一把火,不去整顿朝纲,整饬吏治,却去重组这个对政局并无影响的天意阁,儿子年轻,实在有些费解。”
秋延睁开眼,目光中精光一射,五绺长髯胸前无风而动,不怒自威,正是当朝首辅的气派!
“重组天意阁这步棋,看似闲棋,其实倒是不错的招法,便似二人下棋,你若攻我根本,我岂有不应之理,你若在不痛不痒处落下一子,我反倒不知是不是要应对。”
“现而今,这十六岁的少年初掌天下,身边除了那几个教他读书的腐儒对他忠心耿耿,哪有人听这个皇帝的?六大部的人员任免那是好几派系交换的结果,盘根错节,岂是这个少年皇帝动得了的?”
“现而今天重组天意阁,这和朝中文武派系都没有关系,自成格局,便是还招,也不知从哪里入手,这个少年皇帝,登基也快一年了,第一招出手,果然不凡呢!”
秋江听父亲说了这许多,沉思点头:“不错,他若用天意阁控制了江湖门派,这第一步立威民间就算是办到了一半,军中江湖门派子弟众多,好多中层军官都有江湖门派的底子,这可是一股不可轻忽的力量!”
秋延道:“你既然能想到立威二字,实在令为父欣慰,既知其立意,那便好应对了,第一,挑起江湖事端,弄几桩天意阁无从下手的灭门惨案,让人觉得今日的天意阁不复昔年的天意阁,这便杀了他的锐气,立威之说,也就无从谈起。”
秋江道:“这个容易,儿子手下的江湖人中,有几人与肃亲王府中的向来不睦,沈鹏帆这几日见了儿子,也没平日里那样客气,正好就从此处下手!”
秋延道:“甚好,可以这样安排,只是迟两个月发动,到那时天意阁重组的消息传遍了天下,正好来两桩轰传天下的惨案,看他天意阁如何立威!如意候,嘿嘿,如意二字,本来就是个笑话,一个小孩子,怎比当年护国神候!”
秋江道:“玉小侯今年二十有二,虽说是个小孩子,可是在朝臣中人缘很好,和江湖中人来往也很是频密,和当今皇上是姑表之亲,只怕还是要防着他些!”
秋延点头赞许:“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你心思缜密,为父就放心了。”
秋江道:“谢父亲夸奖!”
秋延道:“现在重中之重,就是三个月后的说文论武会,新的天意阁必定盯着论武会不放,你可知一个天下第一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凌风一介布衣,只因比武大会得了第一,便授职禁军总教头,虽是个虚衔,你可知他的名字在军中可是神一般的存在?你再想想往日的天下第一,到现在民间还津津乐道他们的名字,这天下第一四个字对天下间影响太大,更何况是新朝第一次,所以,无论如何,这个第一,必须是我们的人!”
作者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