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这就是红楼 > 第五十四章 宝黛读西厢

第五十四章 宝黛读西厢(2/2)

目录

这个时候有人来了,我们一猜便知一定是黛玉,肩上扛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想把落花都撂在水里,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这里也是一个名场面“黛玉葬花”,因为后边还有相关情节,我们放在后边去说。从“葬花”这件事我们能看出来黛玉其实是有洁癖的,不仅对花如此对待感情亦是如此,在她心里宝玉只属于她一个人,不允许任何人与之分享,这也就是这对儿小情侣经常闹误会的原因。由此其实也让我联想到这座大观园,它真的那么纯粹、烂漫吗?如果真的如此或许秦可卿之死也就不会那么不明不白了。

宝玉听了黛玉的想法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黛玉此时的潜台词应该是“我信你个鬼”,你宝玉能坐在这里读《中庸》《大学》,那我黛玉可真真看错了人。宝玉见瞒不过就把书递了过去。黛玉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过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辞藻警人,馀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词。

宝黛二人读的《会真记》其实就是现在的《西厢记》,在那个年代它被列为禁书,而当下却是非常经典的文学名着,如果现在我们青春期的孩子捧着一本《西厢记》来读也许我们会开心的不得了,但宝黛二人却只能偷偷去读,一旦被大人发现那就是大事。这类禁书不光宝黛看过,宝钗也看过,每个正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都会被它所吸引,不仅是因为书中精妙的辞藻,还有生活中不曾体验过的故事情节,所以我们常说“青春的美好就蕴藏在这些背着大人偷偷懵懂的摸索当中”。

看完了书,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此话一出,黛玉可是不干了,这里先解释一下,这两句话都出自《西厢记》,是张君瑞和崔莺莺二人调情的话语,很明显宝玉用到这里形容他和黛玉就有些不妥了,毕竟黛玉是个大小姐,此话一出颇有冒犯之意,所以文中说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

读到这里很多人非常不解,明明宝黛都是小情侣了,宝玉说这些话黛玉应该开心才对,说明宝玉心中有黛玉,怎么还生气了呢?要知道宝黛二人只是刚刚进入青春期,对所谓的情与爱懵懵懂懂,而且黛玉不管怎么说是大小姐出身,最在乎的就是尊严和面子,宝玉用这种淫词滥调来形容她那不是对她的爱,反而是一种不尊重和冒犯,所以这才生了气。当然其实黛玉也不是真的生气,她是在提醒宝玉要自重,不要胡闹。这种感觉真的有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意思。

宝玉见黛玉生气了,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鼍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宝玉在黛玉面前的发誓总是很严重,什么化成灰,或者是生生死死的,他把生死看成很重要的事情,借此发誓表达忠心,但随着故事的发展你会发现宝玉的心态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这就为后文出家的结局埋下了伏笔。这或许就该是青春的模样,两个人一起看禁书,一起调侃彼此,这是只有大观园这座青春王国里才能承载的,然而走出这座城堡世界就是另外一番模样。

宝玉在大观园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偏爱看禁书,可这大观园外同龄的另一些人正在为谋生而发愁,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