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这就是红楼 > 第五十章 宝钗的生日宴

第五十章 宝钗的生日宴(2/2)

目录

宝钗点这出戏宝玉可不乐意了,宝玉道:“只好点这些戏。”别看他是个男孩子,可向来不喜欢这些热闹戏,这个时候宝钗就要提点他了,宝钗道:“你白听了这几年的戏,那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词藻更妙。”宝玉道:“我从来怕这些热闹。”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你还算不知戏呢。你过来,我告诉你,这一出戏热闹不热闹。——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镪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的了,只那词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极妙,你何曾知道。”宝玉见说的这般好,便凑近来央告:“好姐姐,念与我听听。”

这一段《寄生草》写得确实极妙,词曰:“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这首词其实就是鲁智深离开五台山时的一段唱词,是男儿遭受悲苦命运捉弄时的无奈与感慨,尽管偶有转机但却又转瞬即逝,这是生命处于谷底时的呐喊。

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赞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说的湘云也笑了。于是大家看戏。

从上面这个小片段我们能感受到薛宝钗的“周全”、贾宝玉的“知性”以及林黛玉的“伶俐”,先说宝钗,她的周全可不仅仅表现在为人处世上,就连学识方面宝姐姐也一样周全,可见平日里宝钗一定是博览群书,而且读的不仅仅是四书五经,还有其他杂学也尽收囊中,让人钦佩。再说宝玉,一开始听到《鲁智深醉闹五台山》的时候他是有些恼了的,可经过宝钗的一番提点之后他不仅没有恼反而来了兴趣,而且见宝钗比自己渊博更是不吝夸赞之词,这其实就是宝玉知性的一面,有着很强的共感能力。最后就是黛玉,别看他俩那边聊得火热,黛玉这最后一句调侃足够精彩,在怼宝玉方面她从来都是信手拈来,而且伶俐中还透着一份调皮,这才是本色林黛玉。

这出戏可不是白听的,马上宝玉就有了戏中鲁智深的那份感受。哄好了黛玉,聊完了戏,接着宝玉还要当一个调解员缓和黛玉湘云之间的小矛盾,只可惜宝玉是空有满腔热血,好心办了坏事。这是怎么回事呢?

晚间时分,唱完了戏,贾母非常喜爱那作小旦的与一个作小丑的,于是命人带进来,细看时亦发可怜,就赏了些肉果与钱两。凤姐这个时候突然冒出来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一时散了。

本来这就是一句玩笑话,偏偏宝玉把这件事给想复杂了,其实宝玉也是好心,在他的性格里从来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不希望任何自己在乎的人难过或者不开心。把黛玉比戏子确实有些尴尬,因为古代小戏子的地位非常低,而且都是一些贫苦人家或者孤儿会被送去当戏子,这不一下子就和黛玉的身世对应上了吗,所以宝钗心知却不说,宝玉不敢说,只有心直口快的湘云说了出来,宝玉因怕黛玉多心连忙像湘云打眼色,这下可是捅了马蜂窝,把两边人都给得罪了。

可怜的宝玉又要开启哄人模式了,究竟湘云、黛玉可否原谅他,这一次宝哥哥要用什么方法哄妹妹们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