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这就是红楼 > 第十七章 秦钟和焦大

第十七章 秦钟和焦大(2/2)

目录

这秦小爷可以说是宝玉的第一个“好基友”,是他的第一个同性朋友,作者又是透过宝玉的眼来描写秦钟的“美”,和之前见黛玉一样。宝玉只一见秦钟人品,心中便有所失,痴了半日,自己心中又起了呆意,乃自思道:“天下竟有这等人物!如今看来,我竟成了泥猪癞狗了。可恨我为什么生在这侯门公府之家,若也生在寒儒薄宦之家,早得与他结交,也不枉生了一世……”,宝玉说的这段话最先凸显的就是秦钟的清秀帅气,要知道宝玉可是贾府的掌上明珠,在颜值方面那也是非常自信的,可如今见了秦钟自己却被比下去了。

其实再仔细品读一下宝玉这番话是有些轻佻在其中的,这就恰好印证了秦可卿在太虚幻境中说宝玉是“天下第一淫人”,秦钟对于他来说是美好的,见到美好他就想要的呵护,想要与之结交,这是宝玉生性所决定的,他的这份爱是不分性别、不谈身份地位而存在的,只要是美好的东西他都爱。这里侧面也反映出宝玉这个富家公子哥的悲哀,久居在贾府,娇生惯养,到了哪里都有人伺候照顾,其实宝玉内心缺失的就是朋友的陪伴和嬉闹,这正是宝玉这个年龄所渴望的,所以内心才有了这些胡思乱想。

秦钟当然也是一样,心中亦自思道:“果然这宝玉怨不得人人溺爱他。可恨我偏生于清寒之家,不能与他耳鬓交结,可知‘贫富’二字限人,亦世间之大不快事”,他们二人是互生好感,但是内心自思的这番话都符合自己的身份,这就是我们说的“门当户对”,像秦钟这样的孩子向上攀附是很难的,而向宝玉这样的贵族公子哥想体验人间烟火也是困难的,这就是身份地位的束缚,也是作者所厌恶鄙夷的东西,秦钟能结宝玉也是作者大胆突破这种束缚的表现所在。

不管怎么样秦钟宝玉都还是孩子,孩子们在一起当然聊得就是一些家庭、学习之类的话题,这里引出了“肄业”的事情,秦钟的业师病故了,家父又年纪老迈,贱疾在身,公务繁冗,也就没有再延师,只是自己在家里温习功课,这就是所谓的“肄业”指没有完成学业中途中断了。后边秦钟的一句话很微妙“再,读书一事,也必须有一二知己为伴,时常大家讨论,才能进益”,这句话正中宝玉下怀,不得不说这秦小爷城府很深,宝玉一个从来不喜欢去学堂的少年如今为了这秦小爷都准备和其一起去上学了。其实上学是假,二人结交亲附才是真,这才是孩子们的小心思。

吃完了晚饭已经天黑了,尤氏想派人送秦小爷回去,这里又引出了一个人“焦大”,这位焦大爷其实是宁国府的一个下人,小的时候跟着太爷们出过兵,对主子有救命之恩,仗着功劳情分就一直在宁国府做事。焦大这个人没什么可说的,但今日因喝醉了酒说的话里别有深意,焦大说“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这几句话一出那可真是石破天惊,焦大说的属实吗?当然属实了,别忘了那句话“宁国府里除了门口的两个石狮子就没有干净的”,所谓的“爬灰”、“养小叔子”都揭示了宁国府里每天发生些偷鸡摸狗之事,祖宗留下来的基业即将毁在这些人手中。作者就是想借这样一个下人之口引出贾府大厦即将轰然倒塌之悲哀,这和前文冷子兴说的其实是一个含义都是在揭示结局,这条线贯穿于整个小说当中。

秦小爷和焦大爷都带有某种预示,“情”究竟代表着什么,焦大说的“爬灰”又是什么意思,好像故事的走向慢慢开始朝着“秦可卿”身上发展,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