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托孤(1/2)
两年前李辰击杀玄幽门主熊辉,瓦解了喀颜部想吞并图拉部的企图,并且给这两个漠北的草原部落留下了无法弥合的裂痕。
在阴阳谷时,李辰得到了图拉部库勒尔大单于的儿子屠耆为报杀母之仇,想要联合喀颜部和隐翼堂的杀手,暗杀库勒尔夺权的消息后,却分身乏术。
等到解决了玄幽五门的麻烦赶回图拉部时,悲剧已经发生,库勒尔已经被屠耆暗杀了。就在屠耆带着叛军又赶去想要暗杀大萨满和罢都的时候,罢都提前得到了心腹报信。没做犹豫带领自己的心腹掩护大萨满撤出了李辰为保护图拉部布设的迷阵,逃去漠南郡避难。
逃难的众人在路上碰到了正在寻找图拉王帐的喀颜部游骑,发生激战,罢都身负重伤。虽然最终和大萨满来到漠南郡,但却因流血过多,加上伤口感染,最终没能等到李辰赶到。
李辰赶到以后得知了情况,和大萨满沟通了他们下一步的的打算。大萨满说他们逃出来时,带出了库勒尔十二岁的小儿子岱山。所以希望能够得到大夏的帮助,借一支部队帮助岱山返回图拉部,平灭叛乱。
此事重大,李辰无法直接答应,八百里奏报直抵长安,奏报中建议朝廷目前自己不宜大动刀兵,但是派出一支由娜拉部骑兵和漠南郡骑兵共同组成的联军,帮助岱山平叛,在道义上还是站得住脚的。
皇帝接信之后,喜忧参半。喜的是这样一来,正如李辰奏书中分析的,漠北入侵的可能就被极大的降低,如果能够顺利平叛,并最终打败喀颜部,那么图拉部也将是惨胜,必然会仰大夏鼻息,无力阻止大夏将手伸进漠北,甚至有可能像漠南一样,将漠北也收归大夏版图。
神爵皇帝自忖,只要能在自己执政期间,一劳永逸地解决草原边患,那将来在大夏的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绝对没有问题。对于神爵这样一个皇帝来说,在后世能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名声,乃至于自己身后能有个什么样的谥号,才是最重要的。
忧的是长安才经过一次血腥的大清洗,皇太后窦氏一族和大司马霍恩一族因和异族勾结的事情被证实,举族皆灭。
这些年大夏的军权一直被窦氏、霍氏及其附庸所把持,军中将领牵连甚广。甚至一些大族如崔氏、王氏也有人牵涉在内,其中就包括漠南郡郡守王恪的族弟一脉。漠南立下大功的王恪都不得不辞去官职回家待查。
漠南郡郡守出缺却无人可派。窦氏提前布局在各个粮储库的暗子,也造成各地常平仓或多或少都出了问题。一旦展开大战,需要十几万大军出动,粮食供应都马上会出现问题。
祸不单行的是,因为窦老太后的家族参与谋反被灭族,窦老太后气病交加,一命呜呼。大夏以孝治国。国丧期间也不能大动刀兵。
不过通过李辰的奏报,皇帝倒是有了更多的选择。没成想这边还没有安排完,各地就因为窦霍谋反案牵连太广,许多地方官职出缺,一片混乱之下,皇帝连愁带忙的病倒了。没奈何只得让太子监国,委派大司徒桑无忌辅政。
太子此时最想做的事,就是让李辰速回长安,一封密信急招李辰回长安。同时按照皇帝的意思,任命贺图为联军都督,李兴为副都督,带领漠南军骑兵一万,娜拉部及其他部落联军两万,以娜拉部的名义协助岱山平叛。粮草辎重一应由上郡甘泉仓拨给。
李辰接到太子的信后,知道了此次出战虽然名义上是贺图为都督,李兴是副都督,但是却是各领一军。李兴带领漠南军一万精骑和岱山一起平叛。而贺图是带部落联军负责牵制喀颜部。
李辰见过李兴,将小鹰和鹰奴交给李兴。交代了草原上的注意事项:此次李兴出漠北,是以攻心为主,要大造声势。让草原人都知道屠耆是杀父篡位的,得不到长生天的承认和庇佑。而岱山是有大萨满做背书,是有长生天承认的图拉部继承人。首先从道义上站住脚跟,那么可能很快屠耆就会众叛亲离。这样一来李兴的作战任务并不重,加上有小鹰做侦察预警,基本上不会吃亏。交代完毕又写信去青木村交给李敢,让他带着自己的护卫来与李兴会合。
当李辰回到长安时,太子正在为各地官员出缺而发愁。桑无忌已经把这些年积累下来的太学生都派了出去,有不愿意去的,立马革除功名。但依然是杯水车薪。由此还提前从全国各地抽调冗员回京待选。
太子正在批阅各地送来的重要文书,看到一封来自上郡的奏书,上郡长史病故,因为牵涉到漠北作战供粮的问题,需要派一员干练的人出任。太子就扔给了李辰让他帮着选一下。而李辰在近期从各地抽调回长安的候补官员名单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曹恪”。没错,就是当初他南下时遇到的那个脾气臭但是很能干的华阳县令曹恪。
李辰把情况向刘珏一说,太子觉得这个人还可以:“做事踏实是做长史的首要条件,那就是他吧!”
自从有了李辰的过目不忘本领的帮助,太子刘珏处理政事的效率大为提高。皇帝也颇为满意。最终完全放权给刘珏,自己安心养病去了。
很快过了一年,草原上传来捷报,李兴稳扎稳打,大造声势,李敢及其六十名护卫也在捕谍、侦查、行军、作战诸多方面涌现出了许多人才,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最终屠耆众叛亲离,又躲进了当初李辰为了掩护图拉部设置的五行幻阵里。可李辰早有预料,在去见李兴的时候就交代了五行幻阵的阵眼后门,最终平叛成功,屠耆自杀,岱山成功地继承了图拉部大单于。
感念大夏帮其复国,加上连续的大战,部落十分残破虚弱,所以岱山和大萨满主动写信大夏皇帝:一来表示臣服,认神爵皇帝为父皇,大夏为父国。图拉部愿为大夏镇守草原。二来请求大夏派遣官员,推行教化!图拉部将全面大夏化。三来希望大夏能给予一些粮食供应,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神爵皇帝非常高兴,封岱山为岱山单于、漠北郡王,赐金印,统管漠北。同时因为李辰在这件事上功不可没,将李辰的老家义县作为李辰的食邑,按军功推算,封李辰为崇义侯,采邑一千户。
太子监国刘珏还应他的要求送去了几名太学博士,带去了几车经史典籍,负责开办学校,传习大夏文化。派出使臣从漠南郡出发,押运着足够五千人吃两个月的粮食送到了图拉部。
随着大夏的教化逐渐深入草原,岱山单于的图拉部也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太学博士们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大夏的文字和知识,还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和治理理念。草原上的牧民们开始学习如何种植作物,如何管理牲畜,以及如何建立更加稳定的社会秩序。
岱山单于本人也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热情,他不仅亲自参与到学习中,还鼓励族中的年轻一代积极接受大夏的文化教育。在他的推动下,图拉部的孩子们开始进入新建的学校,学习大夏的语言和文字,了解大夏的历史和文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