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暗流涌动(1/2)
第109章 暗流涌动
敲定了逼迫逸见昌经先动手的方案后,义重的心思又转到另一件事情上去了。
可以这么说,乐市乐座、开拓航线是为了经济复苏,城下集住是为了强化政治。
至于检地,则是一个另类,明面上是为了增加武田家的税收,是一种经济手段,实际上是削弱基层领主(如地头、地侍)欺上瞒下、从中获利的权力,加强武田氏对领内农民的控制力,从这个角度上说,这是一种政治手段。
上述“四驾马车”虽说都是服务于壮大武田氏的实力,但两者之间还有一个重要桥梁,那便是“兵农分离”。
所谓“兵农分离”,简单说来,就是将武士、农民区分开,打仗的专注打仗,种地的专注种地,既不影响战争,也不影响生产。
很多人以为,历史上织田军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织田信长施行“兵农分离”,培养起了一批作战素质很高的职业军人(武士),这让他在与以农民、武士混杂的其他势力的军队作战时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
因此有人会说,这“兵农分离”不是一种军事手段么,应该是和“四驾马车”并列一个层级的政策。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与其说“兵农分离”是一种手段、一种政策,不如说它是一种制度,一种在各种政策的加持下水到渠成形成的产物。
具体说来,首先,武士特别是地方领主,他们虽说与大名结成君臣关系,以后者“家臣”自居,但他们有自己的知行地,在自己的知行地里自己就是“君”。大名进行战争动员时,他们会率领自己的军势跟随大名行动,事后率军回到自己的领地,这种情况下,武士和农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从消极角度,这些有土地的家臣就是一个个半独立的势力,他们既可以效忠大名,也可以随时带着自己的军势和领地倒向他家,制造不稳定局面。
而“兵农分离”的基础之一,就是让这些武士和领地、农民分割开来,避免携民、携军、携地反叛的情况发生。
正巧,“城下集住”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家臣们搬迁到大名居城下的城下町,从而切断了他们与土地的联系,减少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反叛的可能性。
其次,有人会问,那些领地本就不多,或者根本没有领地的下级家臣呢,他们日常可是靠着半农半兵的方式维持生计的,怎么把他们从农民中区分出来呢
很简单,由大名直接给钱作为俸禄,而非赐给知行地。就此,武士完全脱离农耕,成为专门的武士阶级,开支和日常所需由大名提供的俸禄来维持。这就意味着,实现“兵农分离”的基础之二,就是要有足够的收入。
正巧,“乐市乐座”“开拓航线”以及“检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三项举措大幅增加了大名的收入,让他们有足够的资金实现“以金钱换土地”,让武士愿意脱离农耕,安于在城下町居住。
最后,“检地”的政治属性,也是对“兵农分离”的一个有力助攻。上文说道,检地削弱了基层领主盘剥农民的权力,这就促使无利可图的他们选择“城下集住”,以换取大名给予的年俸,从而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