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京都对峙(2/2)
“哈!臣遵命。”田结庄是义瞥了一眼垣屋光成,冷哼一声,心中冒出了一个“妙计”。
丹后之所以叫丹后,乃是因位于“丹波之后”。作为丹后三个邻国中石高最高的一个(近二十九万石)、也是上洛的西北入口,丹波国历来是近畿争霸的重要战场。
此时的丹波国名义上处在细川晴元的控制下,是他担任守护的五个令制国之一。但这也仅限于“名义上”,实际上,丹波一国大部正处在八上城主波多野秀忠的统治之下。经过多年的激战以及细川晴元的支持,不久前,丹波守护代内藤国贞刚被他赶出了居城八木城,逃到了丹波的边角料地带。
此时的波多野秀忠虽无守护代之名,却已坐拥守护代之实,志得意满的他,并与三好利长、木泽长政并列细川晴元麾下三大势力。
得知信重拿下了丹后国,波多野秀忠并没有感到太多不安,毕竟背靠大树好乘凉,有细川晴元在背后支持,就凭若狭武田氏现在的实力,还不至于掀起多大的风浪。
况且,丹后国内分裂已久,各股势力割据林立,信重想要完成整合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做到的,保不准一不小心惹怒了丹波国人,再引发个一揆,怕是要吃不了兜着走。
当然,不担心并不意味着不关注,波多野秀忠还是派人将此事报告给了“顶头上司”细川晴元,请他就下一步行动做出指示。
反观这时候的细川晴元,早就被三好利长和细川高国的余孽搞得焦头烂额,无暇他顾。
话说自天文五年九月,在三好利长、波多野秀忠、木泽长政的拥护下上洛,正式承袭将军、管领“二元政治”体制以来,细川晴元已然风光了两年多时间,这期间他凭借高超的政治手腕和相对强大的实力,成为近畿名义上的霸主。
但欢乐的时光是短暂的,就在武田、朝仓鏖战国吉城之时,羽翼初丰的三好利长突然率领两千五百军势强行上洛,向足利义晴、细川晴元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请求,即恢复三好家在摄津国淀川中流以及河内国十七箇所的代官之职,这种无异于逼宫的行径让细川晴元颜面扫地。
所谓河内十七箇所,本是幕府将军的御料所,战国时代,这里成了守护们互相争夺的一块肥肉。三好元长死后,这里的代官便由三好政长党羽出任,三好利长想要讨回父亲的旧领,自然会触及三好政长的利益,但此时,三好政长势头正盛,细川晴元显然不会答应三好利长的请求。
三好利长的请求被拒绝以后,便与细川晴元、三好政长形成对峙。足利义晴试图以将军的身份介入调停,但收效甚微。而细川晴元则召集了三好政长、波多野秀忠等人的军势,在京都与三好利长不断地发生小规模冲突。此时,细川高国(细川晴元宿敌,已败亡)的养子细川氏纲也在细川国庆、畠山稙长的拥护下与尼子氏结盟,意图趁机上洛。
可以说,京都大战一触即发,这个节骨眼上,细川晴元哪还有功夫关心丹后的战事,不过武田氏的做大,却是让他萌生了请求信重南下支援的想法。
备注:三好利长,就是日后的三好长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