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焉耆(1/2)
第283章 焉耆
“若使年谷丰稔,天下乂安,移灾朕身,以存万国,是所愿也,甘心无吝。”
“陛下仁德。”
在宣政殿,李建成对群臣道:“朕闻灾民尚有鬻男女者,朕甚愍焉,温卿,你即刻赶赴灾区巡视检查,发现被卖的孩子,就从国库出钱把他们赎回。
若是地方已有赈济,那么便送回他们回家中,若是赈济短缺或是其家有难处,不愿养育,便领回洛阳,皇后会派人照顾养育。”
御史大夫温彦博出列领命,散朝后各部衙门继续忙活,陛下既然说还有卖儿卖女的事情,那就是在责备他们赈灾不利。
一直到太平六年元旦,朝廷上下才得以松一口气,至少留在京的官员是如此,事情已经安排下去,粮食也已经调拨,无论如何,年总还是要过的。
皇帝陛下也趁时赏赐了赈灾功臣们,而是地方响应朝廷政令,以粮食换取辽东封地的世家大族也履行了承诺,在民部定下了地契。
在朝贺完毕之后,皇帝接见了伊吾焉耆以及高昌的国主。
他们来到长安也已经有月余时间了,但却一直没等到大唐皇帝的接见,本来是有不满的,但这个一个月来,他们也见证了唐朝为了赈灾济民所作出的一切。
那种不计代价的付出,以及涵盖上百万人调动,都实实在在的证明这个国家的底蕴以及实力。
伊吾国主敬畏的跪了下来:“皇帝陛下,西域伊吾国主在这里向您参拜,恭祝陛下如太阳一般永垂照耀。”
伊吾国主年纪很大了,但他的态度很是坚定:“陛下,希望您能允许我,带领着伊吾国七座城池及百姓归附大唐,能够成为沐浴在您光辉之下的子民。”
伊吾国很小,只有七座城池,两万多名百姓,典型的小国寡民。
而焉耆与高昌国比伊吾强一些,但强出不多,焉耆国中也就是三五万人口的样子,高昌为三国中最强者,但也不过七万多人口。
据前朝记载,焉耆胜兵六千,高昌八千…
这三国之所以主动来朝,主要是因为西突厥对他们的压榨太甚,派遣驻扎的使者在国中作威作福。
因而在统叶护与颉利战败后,他们就动心了,与其被突厥如此对待,还不如投靠更强者,中原毕竟号称礼仪之邦。
只不过三国也并不是同进同退的关系,就比如现在,伊吾王的言辞,让二王甚为难堪,有些进退不得。
因为他们来此,可并不是为了献土内附,只是想借助唐朝的威势,来反抗西突厥的压迫罢了。
李建成目光柔和的看向伊吾国主:“尔能有此心,朕甚感欣慰。”
随即目光投向另外两人,焉耆国主二十出头的样子,姓龙名为突骑支,高昌国主以至中年姓麴名文泰。
龙突骑支恭敬的下拜行礼:“伟大的陛下,小王为您敬献赤盐、白盐、葡萄、冻酒、刺蜜、白面、叠布(布),这是焉耆土地上的一切。”
很取巧的话,但李建成也没有难为他的意思:“好,朕收下您的礼物。”
麴文泰狠狠瞪了伊吾国主一眼后对着皇帝道:“我带来了西域的奇珍异宝敬献给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