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在唐朝当公务员(宿世宿缘宿风云) > 第七十七章 东都奏凯

第七十七章 东都奏凯(2/2)

目录

只是这喜庆祥和之中,亦有不尽如人意之事。依照大唐风俗,即将拜堂成亲、喜结连理的男女,在婚礼之前需两月不能相见,方可结为秦晋之好。因为李成稷现已返回高丽,郇国公府关闭。为了遵循风俗,在袁天罡的帮助下,灿姬在东市附近寻得一处干净院落安歇。子书夫人担心她生活不便,心生委屈,除了柳敏贴身侍奉外,又将自己的数名随身丫鬟、下人分拨过去,悉心照料她。同时,子书江远亦将子镜派去守护。子镜虽然年纪最小,却向来机敏,自是知晓公子的用意,每日东来西往,通风报信。也正因此二人虽不能日日相见,但也可传递消息,一解相思。

芝廛光分野,蓬阙盛规模。碧坛清桂阈,丹洞肃松枢。玉笈三山记,金箱五岳图。苍虬不可得,空望白云衢。

长安太极观,紫气升腾、抱朴含真。此观位于太兴山半山麓,乃为前朝文帝为供奉紫薇星君所建。坐西朝东,依山而建,顺势而为。周围山势犹如玉龙盘绕,呈太师椅形,库域河水横亘其中,群峰拱卫,三山环抱,掩映于苍山翠柏之中。观内呈东、西、中三路,共供奉神像一百二十余尊。终日烟雾缭绕,信男善女络绎不绝。

子书江远在黄公公的引领下,信步穿过中路诸殿,直奔最后面的文昌殿而来。黄公公今日突临琅玕院,说有人欲见他。然而无论路上如何询问,其始终不肯说明缘由,这般隐秘的做法让他不由惊诧。如今这么看来,更令他疑惑重重,这身份成谜的人究竟为谁?寻他究竟所为何事,缘何不肯言明?正在神思缥缈间,走在前面的黄公公蓦地停下了脚步,默默地伸手推开一扇不起眼的灰色木门,门登时开启。

黄公公转身看向子书江远,用手向门内指了指,示意要他进去。子书江远先是一怔,随即向内行去。但见里面先是一个狭长的门廊,穿过门廊,眼前是一个四四方方的敞厅。环视厅内,但见靠墙的地上摆放着红木做的一桌二椅。桌上摆放着精致的青瓷茶具,一身着褐色锦袍的中年男子正端坐在木椅上品茗,正是武德皇帝李渊。

子书江远见状,慌忙抱拳施礼,眼神中满是恭顺。

“微臣子书江远不知皇上召见,姗姗来迟,还望恕罪。”他讷讷说道。

李渊放下手中茶杯,站起身缓步来到子书江远的面前。今日他之所以要将其约到此处,便是为了避开那朝中的众多耳目。自他登基以来,虽看似四海清平,但实则朝中却内流汹涌,各怀心事,并无几人可为心腹之用。况且高丽一事既牵扯着朝中动荡,亦关联着儿女命运,如若处理不当,必会元气大伤,甚至威胁国之根本。思来想去,唯有子书江远才是相托此事之人。

“江远贤侄,不必多礼。”李渊转身提壶斟茶,再将茶杯递到子书江远面前,语气平和的说道,“一路辛苦,先喝杯茶再说吧。”

子书江远惶惑的看着李渊,接过茶杯,将茶水一饮而尽。

“皇上招微臣前来所为何事?还请言明。”他疑惑的说道。

“朕此番是欲同你商议高丽之事。经过前次风波,朕已知晓此事的原委真相。但其族之人素来心怀不轨,常常肆意骚扰我领土封地。又因高丽与我大唐互为近邻,唇亡齿寒。故此不宜完全剿灭,只需借此时机给以教训便是。令其忌惮,各自相安为上。”

“皇上所言极是,臣亦心有所感。”子书江远说道。

“此事切莫打草惊蛇,一切还需谨慎行事。贤侄,明日朕自会在朝堂上颁旨命你率两万人马前去征讨,届时你可暗中命盘武门弟子换上军服,随同前去,行偷梁换柱,移花接木之计。”

子书江远闻言,心中踌躇,忐忑不安。他同灿姬本已大婚在即,此刻率兵攻打高丽,恐是有所不妥。但又皇命难违,无法推脱。

“微臣知晓皇上之意,定会小心行事。”子书江远沉吟片刻,抱拳施礼,郑重说道。

“贤侄谨记,此事莫要走漏风声。如若不然,子书一脉皆难逃干系。”李渊叮嘱道。

子书江远抱拳施礼,在李渊的注视下,转身疾步离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