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溪(1/2)
朗弗嵩——是他的名字。
先生因为职业的关系,每天见人太多,很早就得了脸盲症,更是从来不会去记别人的名字。
但是,她记住了他的名字。
他,是不同的。
第二天一大早,朗弗嵩带着师妹来向大家辞行。
他的态度很平淡、很平静,就像昨晚他和她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文娥和倩然抱在一起哭成了一团。
朗弗嵩跟先生一句话也没说,只在上马前,回头过头,看着她轻轻笑了一下。
先生跟文娥和李岱一起站在大路边,目送他二人逐渐远去,右手不由自主摸了摸衣服下面戴着的翡翠月牙儿,嘴角漾出一丝暖暖的笑意……
离吴郡的地盘已经不远了,先生、文娥、李岱三人五马走了一个多时辰,就到了青溪江边。
青溪江,地处钱塘水系的上游,风高浪急,水量很大,江面足有五十多丈宽。
渡口岸边,有一座四面透风的草棚,草棚内搁着一张方桌、几只条凳。一座栈桥从棚前一直延伸到水面上一丈之处,栈桥木桩上拴着两三条小船。
渡口上没有人。
江对面停着一艘楼船,上下三层,李岱隔江冲着对岸喊了几声,也不见有人答话。
三人在渡口耐心地等了一盏茶的时间,始终不见人来,商量了一下,最后决定自己划船渡江。小船太小,一次只能运一匹马。于是,便由李岱划船,先把文娥和她的马运到对岸,然后再自己划回来,一趟一趟往返运输马匹。文娥和先生便留在两岸看守行李和马匹。
江宽水急,李岱划得很辛苦。文娥将运来的马匹都拴在栈桥的木桩上,自己溜溜达达,欣赏江上的风景。
离近了看,才更觉得这艘楼船的豪华壮美。巨大的风帆足有五六丈高,船上雕梁画栋、 旌旗招展,甲板高出栈桥五六尺高。
但是,就是这样豪华的大船,竟一点人声都没有。
文娥迎着江风,闻到一股腥味儿……
“扑棱棱”一阵羽毛振动声音,七八只乌鸦从大船甲板上腾空而起,在空中盘旋了一阵,又纷纷落到了楼船的檐角上。
文娥向大船张望了一阵,并未看到什么异常,鼻尖上,那股腥味儿却更浓了一些。
文娥吸着鼻子往前凑了凑……
正在这时,李岱把第四匹马运上了栈桥,文娥赶忙回头去帮李岱牵马。李岱汗流浃背,看动作,划船回去都有些吃力了。
文娥找了个单独的木桩把马拴好,用手摸着马脖子上溜光水滑的毛顺了顺,这马却忽然仰着脖子、蹬着后腿、嘶鸣蹦跳起来。文娥感觉背后好像起了一股凉风,回头看去却什么都没有。这时候,其他三匹马也跟着骚动起来,先生的一匹马猛地挣脱了束缚,撩着蹶子、蹦跳着向文娥冲过来,吓得文娥直往另一匹马背后躲。
河对岸,先生和最后一匹马都已经上了船,但这次却换了先生来划船。先生手上带着一幅鹿皮手套,手握船桨,运上内力,划起船来又快又猛。小舟行于大江之上,简直犹如蛟龙出水,飞也似的驶过江面,眨眼间就到了栈桥。
先生拉马跳上栈桥,拴住小船,上岸后,飞速将三匹马串在一起,翻身上马。
先生眯着眼睛朝大船看了一眼,回头招呼文娥、李岱上马快走。先生让文娥、李岱先行,自己垫后,马鞭挥在空中,隔空打得“啪啪”响,催促文娥和李岱的马儿快行。三人五马风驰电掣般冲上官道,驶进丛林之中。
三人一路快跑,一气儿跑出十几里。文娥和李岱的马脚力不行,渐渐慢了下来。
先生一心只想快速通过这片密林,催促文娥和李岱道:“前边十里,就有村庄,大家可以在那里歇脚。”
文娥、李岱只好继续催马快跑。
如此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出五里路,前面的官道居然断了,道路上横着七八根巨大的滚木和许多大石,马儿无法通过。
地上散落着一些兵器,还有不少新鲜血迹。看痕迹,伤者应该是往路北侧的丛林里去了。
远处传来兵器撞击之声……
先生竖着耳朵听了听周围的情况,跳下马,捡起地上的一柄长剑,猛地跳上半空,运起十成内力,从半空中向着滚木劈斩下来。
只听先生一声大喝,七八根巨大的滚木被先生从正中间一剑劈成两半,“轰隆隆”滚向两边,正中让出一条道路来。
“快过去!”
先生翻身上马,催促文娥。
文娥被先生的壮举震动不小,犹豫着望向路北血迹指向的方向,皱眉道:“这很像是有人遭了暗算,咱们岂能见死不救?”
先生皱起眉头,严肃道:“咱们自身都难保,赶快走吧!”
文娥却摇了摇头:“姐姐武艺如此高强,说这话就是推脱了,非英雄所为!”
先生一听,肝火上窜,一拉缰绳,带着她的三匹马率先通过路障,前头走了。
李岱很着急,不断催促文娥赶紧走。
文娥撇了撇嘴,胸有成竹,一拨马头拐进了路北丛林。李岱气得直跺脚,但也只能被迫跟上。
丛林里光线比外面暗很多,文娥拉着缰绳,令马儿走得很慢,耳朵却竖向背后的方向,听着先生的动静。
前方传来兵器相击之声,越来越清晰,再往前走,就能远远地看到,有七八个身穿黑衣的蒙面刺客正在围攻一名白衣男子。男子浑身是血,尤其左肋下侧受伤严重,鲜血把那一片的衣服及其下摆都染透了,仍然在不住滴血。但是,即便如此,白衣男子武功不弱,仍然能同刺客相抗衡。只见他一剑刺出、白光一闪,便有一名刺客惨叫倒地,包围圈只剩下七人。男子继续猛攻,想突围而出,几次尝试都没能成功,反而耗费了太多体力,渐渐落了下乘。
文娥伏藏在一片灌木后面,眼观此景,忽然起了侠义心肠。她自小就很崇拜驰骋疆场的将军们,为此也研读过不少兵书。她总想象,自己能够像卧龙先生一样,稳坐中军帐,决胜千里营,用智慧战胜一切敌人。眼前的情形,她能想出的计策,也只有投掷石块了,于是便在四周捡了不少鸡蛋大小的石块,找好掩体,躲在后面瞄准刺客开始扔。
文娥“咚咚咚”地一连扔出三块石头,虽然准头不行,但因刺客们处于包围圈外侧,自然更容易中招。有两名刺客因没有防备,一个被砸中脚踝,一个正中后背。这些石块飞行距离远,速度快、力量大,杀伤力不容小觑。两名刺客被砸中后,一个当场瘸了腿,一个向前一扑,被白衣人一剑削中、命中要害。
文娥手上不停,把石块一连串地扔过去,刺客们加了小心,一边应敌,一边左右闪避,攻势减缓不少。那白衣人便趁势又手刃了一名刺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