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忠犬重生后 > 国策

国策(2/2)

目录

明白了吗?若是普通百姓,不必关心天下又出了什么天子天将,他们甚至活不过你。

怎一个乱字了得。

裴晚云经历多了才知道,为何宋朝要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这些年的乱世,都是手握兵权的节度使反了自家主子,等这位节度使登上帝位,他手下的节度使又有样学样,循环往复,武将擅权的危害太大了。

能扛过三代的才敢说日后,所有,也有人觉得求稳才是如今新立的大成该做的。不管大成威势多猛,前途多好,只有活下来,才能说天下大业。如今大成可还没传承到第二代人手中呢!

“以前梁国朱温也这样想,李唐李存勖又何尝不是当世英豪。中原势力错综复杂,如一滩烂泥,稍有不慎,就被缠绕其中,慢慢沉沦。”这是不赞成攻打中原的。

“这话说得太偏,中原难打,难道就不打了吗?对别人而言难,对我大成而言也难吗?哼,还有人说成都府安逸浮华,消磨人心,自古不是起兵之地。可前有汉高祖,后有我大成,不都走出剑门关,一统天下。”

“咳咳!其实,先打吴越王也是可以的,吴越之间水路纵横的,土地肥沃、人口众多,若是拿下吴越之地,能为我们攻打中原提供源源不断的粮草物资。既然早晚都要打,先打容易的,为后续积累力量,难道不好吗?”

“正是,正是,吴越之地战乱较少,百姓绵软,比之中原更易得手。”

“说的好像南人都是待宰羔羊一般,吴越王、闽王、楚王之间相互攻伐,原来安分守己的大彭王已经改称汉王,野心可见一斑。他们打仗又是白打的,死人又是白死的吗?”

关乎国策,那是谁都有道理,商量这些的前提是,大成经不起了两线开战。国力勉强可以支撑,可王伞死后,找不到主持大局之人。论信任、论能力,大成没有第二个人可以统领一方资格。

王灵自为简王报仇之后,受伤颇重,只能在京都修养。把现有的皇室子孙、名将大臣一个个拉出来盘点,谁有王伞独当一面的能力?王灵坐镇京都,太子就要外出征战,其他诸位皇子也散在全国各地。

所以,说来说去,还是找不到力能扛鼎的擎天柱人物。

每每商讨这些,王灵心情都不太好。若是王伞还在,若是王伞还在……

可在不高兴也要把事情定下来的,国策不是拍脑袋就能决定的。

王灵派小股兵力,分别试探石敬瑭的晋国和吴越王钱氏。

说是小股兵力,也是万人以上的部队。结果围攻石敬瑭汝州的军队大败而归,吴越王那边却轻易拿下衡州。

自此,王灵决定防守北方敌人,大军南征。

王极思虑良久,终究决定亲上前线。他是太子,若要稳固地位,理当身先士卒。

“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如此,把阿耀也带着吧,好好教他。”王灵老怀欣慰,立王极虽是权宜之计,可王极如此称职可好,王灵也愿把江山托付给他。

“阿耀年幼体弱,恐上不得战场,如今兄弟们都已长大,母后膝下空虚,不如让阿耀陪伴母后左右,承欢膝下,也是儿子的孝心。”

“不必,男人立功掌权,才是大孝道,放心去吧。”王灵哈哈一笑,裴晚云每天忙碌着开办女子学院、赈济孤老、解决伤病残疾人士,从无闲暇,无需陪伴。

“父皇明鉴,阿耀年幼,书都没通读几本,上战场也排不上用场。不如在京城多读几年书,待长大些,再……”

“你不愿意?”王灵反问。

王极立刻跪倒,口称:“不敢。”

王灵皱眉,日常闲话,怎么说跪就跪,你是太子!王灵尽量缓和口气,问道:“教导子女没有比言传身教更好的,阿耀是你嫡长子,日后是要做太孙的,你带在身边好生教导,才能传下我大成基业。”

“阿耀愚钝,有负父皇所托。”王极却没有被安抚,请罪之言脱口而出。

王极也不耐烦了,“阿耀和胜儿,你选一个带过去吧。”一个是亲儿子,一个是亲弟弟,选吧。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