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欢聚(1/2)
新雪过后,天气已经略略转暖, 地上虽然还有些泥泞, 但赶起路来已经不受太多影响了。安材早早就被陆钧派遣到乡下去照顾赵氏他们,陆钧带了杨文茵和两三个奴仆, 驾着马车往沂源驰去。
他在洛陵该做的事情已经做完, 现在,他要回乡下看望自己思念的家人, 认真读书做文章,清清静静的等待着春回大地之前下一次雨雪降临。
刚出正月, 京城中传出消息, 沈如渊因处理边事不当,数次贻误战机, 被革去职务, 责令在家思过。京城里风云变幻,大魏十三道的老百姓们却仍然在继续着他们平常的生活。这一阵从京城里刮起的旋风要席卷各地,或许还需要一点时间。北方的最后一场冬雪落下后又渐渐融化了,春寒料峭, 家家户户开始为新一年的农耕做起了准备。
沂源村东头曾经的那间院子如今已经被一排灰白的围墙围了起来, 扩成了两座连在一起的五进五出的大宅,虽然乍看上去不太起眼, 近看便能发觉, 这两座宅院一砖一瓦建的都很讲究, 占地颇广, 绝不是普通的庄户人家。
此时已是傍晚, 围墙内传来了阵阵欢笑声,陆钧他们十余人围坐在一张大圆桌前,桌子中央放着一个大铜锅,下面架着的火炉烧的正旺。浓浓的白汤在锅里不住翻滚着,上面浮着红枣、枸杞,还有一丝淡淡的药香。桌上摆着一盘盘切得薄薄的肉片,还有从地窖里搬出来的掰成块的白菜叶子,整整齐齐的堆叠着的冻的刚好的豆腐。陆钧、常晓成、李尚源还有女眷们手拿竹箸,不断起身把自己面前的食物放进铜锅里,不断搅动着,然后迫不及待的捞进自己面前的小碟子里享用。刘妈和两个仆人不停撤下空盘子,端上新的肉和菜,常晓成还不停抱怨:“刘妈,能不能一次多切点肉?这哪儿够吃的?”
坐在他身边的陆茗自己面前摆着一个小铜锅,祁儿动手为她煮好食物,才小心放进铜锅旁边的碟子里。陆茗苦着脸对陆钧道:“哥,为什么不让我和大家一起吃呀?!”
陆钧看了一眼陆茗高高隆起的肚子,道:“茗儿,你现在要格外小心,不能吃不太熟的东西,还是让祁儿给你把肉和菜都煮好再吃吧。”
见陆茗还是不情不愿的,陆钧又劝她道:“大夫说下个月你的产期就到了,你就再忍上这一段时间。”
常晓成吃的满面通红,流着汗,道:“茗儿,辛苦你了,等你生下咱们的孩子,你想去哪儿玩,想吃什么,我都带你去,好不好?”
陆茗听到这儿,才好受一点,接过祁儿递过来的小碟子吃了起来。赵氏和常晓成的母亲刘氏也坐在一旁,小声议论道:“茗儿这肚子看起来也太大了些,大夫说过,脉象上似乎是个男胎,男孩儿往往等不到足月就生了,咱们可要提前做好准备。”
李尚源和任怀容挨坐在常晓成和陆茗旁边,他两人上个月已经成亲,如今正是甜蜜的时候。任怀容对李尚源耳语了几句,便起身道:“咱们也吃得差不多了,我来说一段书,给两位太太解解闷儿。”
赵氏和刘氏心中欢喜,连声说好。任怀容便走到座前,清一清喉咙唱了起来,陆钧和常晓成的母亲手里打着拍子,陆茗托着腮,都听得认认真真。唱过两曲之后,众人齐声称赞。常晓成端着酒盅,起身道:“过年的时候阿钧他们夫妻二人在洛陵,没能和咱们相聚,这一次终于人都齐了,一定要好好喝上几杯!阿钧,你说是不是?!”
说罢,他先敬了两位长辈,随后自己一饮而尽。陆钧和李尚源也将杯中的酒喝了,陆钧颇有感慨的指着那铜炉对道:“‘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这火锅固然好吃,更难得的是一家人能够团聚,若不是和你们坐在一起,又怎么能吃出这样的滋味?”说到这里,他顿了一顿,又道:“不过,再过两天,我还要去洛陵一趟。”
常晓成问道:“什么?你原本不是打算月末回去么?”
陆钧道:“四叔刚送来了信,说是县里已经收到消息,李公公已经在亲自来洛陵的路上了。”
在座的人们脸上都露出了几分忧色。陆茗就要生产,李尚源又是新婚,都不能陪陆钧回去。赵氏犹豫的道:“有你大伯和四叔在,你不如就待在这里好好读书吧?”
陆钧开口安慰赵氏,道:“娘,我不过是去看一看,少则三五日,多则十几日,事情就办完了。”
赵氏这才放心了些,点点头,算是默许。常晓成见状,便道:“那这顿饭,就算是为阿钧践行了!——来来来,行个酒令!”席上又重新变得热闹起来,众人说说笑笑,一直快到夜半方才各自回去休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