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佩报恩(2/2)
方才在大堂里交卷的时候,知府对李尚源的文章赞许有加,道:“若论义理,你的文章是我看过的当中最为出色的,怎奈你文字略有些艰涩,若非如此,你必定能一路高中榜首了!”
得了这一番赞誉,李尚源心里喜忧参半,喜的是知府夸他义理通畅,但他也知道自己行文的毛病,若是道试的时候仍是范督学兼场还好,若不是他,遇上个不喜文章带着古气的,只怕当时就给扔进了废纸堆。刚才在墙角边等的无聊,他心里也胡乱琢磨了起来。
这时候忽然听见那女孩“哎”的叫了一声,往这边跑了过来。李尚源连忙把手里的饼往考篮里一丢,起身行礼道:“原来是陆家的小公子,你这会儿来科场这里,是家中有来应考的人么?”
陆怡是陆家长房中年纪最小的孩子,生她的时候陆家正遇上些宦海风波,陆睿涵辞官了一两年,家中人心惶惶,对她这个刚出生的婴儿关注不够,后来她生了一场大病,险些丢了性命,陆夫人十分心痛自责,从此后对这个小女儿百依百顺,也不像约束长女陆怡那般的约束她,惯的她无拘无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她这回在山上时,就听说范督学给个远房的堂哥写了荐书,这堂哥还有他的两个朋友不日就要上山来就学,见惯了那些低眉顺眼,恭恭敬敬的书院弟子的陆怡,对就要到来的这三人充满了好奇。听说陆钧他们都考过了县试,她本想趁着到外祖家看庙会,打算在府试的时候偷偷看上一眼,想不到竟然在山上与他们偶遇了,陆钧他们和那些书院里的弟子截然不同,这给她沉闷的生活平添了不少期盼和乐趣。那天在山上一见过后,她一直念念不忘,动不动就和自己的丫鬟说上两句:“那个叫常、常晓成的,他的力气怎么那么大啊?”
“对了,那天那个灯谜是什么来着,你给我记下来,回去我要考考二房的陆恒他们,让他们再说我不学无术,哼!”
眼下,不顾陆忻的一再劝阻,趁她的大哥陆怀已经离开了滋阳,陆怡又扮成了个少年的书生,跑到科场门口“开开眼界”来了。实际上她的丫鬟随从全都知道,她只不过是又想过来瞧瞧陆钧他们几个罢了。
陆怡看见李尚源站在门口,脚边放着个破破烂烂的篮子,人倒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面貌也很清秀可亲。那天她光顾着看出风头的常晓成,并没多看这姓李的一眼,甚至已经忘了他的名字,但是这会儿一瞧,他长得还挺顺眼的。陆怡毕竟是闺中少女,和一个陌生的年轻男子搭话让她心里一慌,手忙脚乱的也学着李尚源的样子回了个礼,道:“我……呃,我家没人考试,我就是来看一看。”
陆怡不知道,也没有想过要去费心了解府试的流程,她见街上没多少人,惊讶的道:“不会是已经考完了吧?”
李尚源微微笑道:“陆公子,府考要考整整一日,现在才刚放了头牌,大部分人还在考呢。”
陆怡也没领会这其中的意思,又奇道:“那你呢?你没有去考么?”
李尚源又是一笑,道:“在下已经交了卷子,出来了。”
陆怡这才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也不知道接下来该再问些什么,于是便回头冲丫鬟使了个眼色,那在一旁站着的丫鬟忙走到跟前,从袖中掏出那天常晓成帮她抢回来的玉佩,递到陆怡手中,陆怡接过玉佩,想把他交给李尚源,忽然间又愣住了,这玉佩她本来是想给常晓成的,因为她一直觉得是常晓成出手抓住了窃贼,但现在一想,这姓李的少年一直都在一旁,他也有功劳,偏巧这回碰上的是他,又不是常晓成,她要是把玉佩给了李尚源,让他转交常晓成,这感谢的理由,似乎有点说不太通,但她又只有一块玉佩,这到底是该给,还是不该给呢?
好在陆家老爷夫人知道这小女儿性子有些顽皮,不够伶俐,特地给她挑选了一个机灵懂事的丫鬟。那丫鬟站了出来,对李尚源道:“上月庙会的时候若不是你家常少爷相助,我们公子这心爱的玉佩,就弄丢了。这一个月来他日日寻找,也没找到你们的住处,因为知道你们是来考府试的士子,方才到这里来,看看能不能碰上你们。这玉佩虽是个宝物,但我陆家这样的宝物车载斗量,也不算稀罕。公子为人宽厚,知恩图报,想把这玉佩赠与你家少爷,你替他收着罢。”
她虽然只是个丫鬟,却比陆怡细心的多,早瞧出常晓成和李尚源表面上是朋友,其实李尚源时时跟在常晓成身后,替他出谋划策,一定是他家中一名伴读的仆从。况且她不过是陆怡的丫鬟,就算是猜错了,也算不到陆怡头上。
陆怡正在纳闷,那丫鬟又道:“我家公子还备有别的谢礼,不便带在身上,打算改日命人送去,敢问你们到底下榻何处?”
陆怡这才回过神来,赶紧接着丫鬟的话问道:“对啊,对啊,你们住在哪儿,也让我和姐姐再去和你们见上一面。”
那丫鬟清咳一声,陆怡才意识到自己又说错话了,她左右一瞧,有点心虚的道:“没事,没人听见的,况且这位李……呃李公子,早就知道我是谁了。”
那丫鬟见多说无益,退了回去。李尚源看着这女孩儿手中的玉佩,摇头道:“二位,我等饱读圣人之书,岂有眼睁睁见奸人掠夺他人财物,而在一旁袖手以观的道理?而这本来是公子之物,如今物归原主,我等又何功之有?若是我拿了这块玉佩,我等岂不就成了为财行善的小人?而公子也成了赏罚不分的糊涂人。不要说我家少爷不在这里,就是他在,他也不会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