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名门之后(科举) > 有惊无险

有惊无险(1/2)

目录

差役们瞟了他一眼, 也没人管常晓成, 常晓成便小声道:“你们要交卷子, 就去吧。考官问了名字,也没为难我, 给我出了个对子让我对,我对过之后,他只说:‘嗯, 你这两篇文章火候到了。对也对的好。我取你进学,回去好好读书, 不要懈怠。’”

陆钧等人听了,相互看了看, 也打算去交卷子。李尚源在后面道:“我先去,一会儿等几个人交卷之后, 你们两位少爷再去,別让他以为我们商量好的。”

陆钧听了,觉得有理, 便等着李尚源去了,又走过两人, 方才带着陆锦收好自己的卷子, 带着往前走去, 在厅前, 和李尚源擦肩而过, 李尚源脸色微红, 略有些激动的对陆钧把头一点, 道:“取了。”

陆钧不知为何,忽然紧张起来,走到外面厅门处,听见有人在里面和考官分辩,这回考官的声音并没有在堂前听到的那么严厉,好像是在温言劝道:“你年纪还小,差了几年功夫,你回去再学上两年,让你们知县取你罢。”

陆钧和陆锦往里面一看,是还没留头发的一个学童,他跪在地上,死活不肯起来,道:“大老爷再出个对子,考考学生,指点学生几句吧。”

考官摇着头道:“本朝以文章为主,你文章尚待磨砺,对子对的好坏,都做不得数了。你还是快出去吧。”

那学童十分沮丧,苦着脸起来,走到门口,还落了两行眼泪,不住用手擦着,一步一顿的去了。陆锦看了,更不自在了,对陆钧道:“哥,你先进去……”

陆钧刚想再安慰陆锦两句,却听考官已经在里面发话,道:“外面站着的,一个个进来。”

陆钧抬手在陆锦背上拍了拍,拿着卷子走了进去,这回县衙里已经十分明亮了,陆钧却不敢抬头看那考官,只是两手把文章呈了上去。考官接了过来,揭开之后,赞了一声,道:“看了这么多篇文章,你的字写的最好。”

陆钧赶忙谢了,抬头看去,见这考官已经抬起笔来,在他第一篇文章上一路圈点,看到最后,又在卷面上写了几句,手腕一转,似乎是画了一个大圈,画完后推到一边,还在品评道:“嗯……也算得上是有志向……‘在己者足恃,匹夫不可夺志’……嗯……”

他边说着,边开始看陆钧的第二篇,刚看了个开头,前面那一句话骤然收住了,抬头扫了陆钧一眼,读出声来:“……君臣定位也,而至于天怒人怨,亲离众叛之秋,则君臣又非定位也……”

他的声调越读越冷,陆钧浑身“腾”的打了一个激灵,这句话被考官挑出来一读,怎么听着颇有些大逆不道的感觉呢?

天地良心,他可是仔细盘恒过的,一抬头,那考官一双眼睛带着审视和拷问的精光,直直朝他射来,陆钧脑海里轰轰作响,一片冷汗从背上一层层地往外直冒。但他毕竟不是那个刚离开沂源村,满心茫然的陆钧了。他赶走了常氏,铲除了黄步云父子,这点小小的敲打,还难不倒他陆钧!

陆钧躬身一拜,礼毕之后,直直挺起腰,道:“大人可有话要指点学生么?”

他这般反应,那考官更是饶有兴趣的看着他,道:“别人这第二篇都是赞武王‘义战’,你写的却是征讨‘不臣’。我也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问一问,你是怎么想到要这么写的?”

陆钧微微一笑,朗声道:“ ‘有攸不惟臣’这一句,朱子集注中曰:‘有所不惟臣,谓助纣为恶,而不为周臣者。’周何以兴?商何以亡?学生以为,这绝非武王一人之善,纣王一人之恶所致。杀伐予夺的大权,虽然掌握在君王手中,实施王命的却是下面的臣子。若不是有这些贼臣、乱臣、恶臣曲意逢迎,制炮烙,筑鹿台,纣王怎会走到如此天怒人怨的地步?学生以为,圣人特地写武王讨伐攸国,也是想寒后世奸臣之胆,使之引以为戒。因而学生才如此破题。”

他说这话的时候,那考官已经往后看了下去,看到最后一句,忍不住又出声读了出来:“必欲胥天下而臣之,夫岂帝王之度哉?!”

读罢,他目光炯炯,把卷子一拍,道:“陆钧,你过来。”

陆钧这时候也不怕了,把心一横,往前走了两步,站在堂上,肃然而立,抬眼看着考官。从近处看,这考官似乎年纪比他想象的还要大一些,一张脸有点像干枯的树皮,皱巴巴的,陆钧回想他方才说话的口音,总觉得有点奇怪,再一琢磨,估计他是江浙人士,在北方待久了,很少碰见江南来的官吏士子,等等,陈礼文说话间,似乎也带着点江南士子那种慢条斯理,儒雅内敛的气息。

陆钧想着王知县对范督学的奉迎热络,和对陈礼文表面恭敬下的警惕,忽然间,他好像明白了一点什么。

这考官初始的惊讶散去之后,“呵呵”一笑,换上了一副和气的面孔,放低声音,道:“陆钧,你这文章……不,你这个人确实不同凡响,巡抚大人也没有看错。这样的文章我若是不取,我这提学道的佥事也不用做了。”

说罢,他抬笔一圈,在卷上写了一个“可”字,又道:“廊下和你一同来交卷子的是谁?”

陆钧一听,他似乎也有取陆锦进学的意思,忙道:“那是我的堂弟,名叫陆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