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伤疤(1/2)
此事和陆钧整治常氏的计划息息相关。他一听,连忙坐直了身子, 问道:“四叔回来了?去, 请小姐过来说话。”
安材连忙应了一声,转身出门去把陆茗找了过来。原来陆钧回来之后的第三天, 陆老爷子陆垠就把陆钧的四叔陆兴玹派到乡下收租去了。这次对付常氏, 陆钧还需要自己这位四叔的帮助,陆茗对他保证过, 她一定能想办法让陆兴玹按时回来。陆钧还一直有些不太放心,想不到, 陆茗竟然提前完成任务了。
陆钧好奇的问道:“四叔为何这么回来的这么早?”
陆茗得意的一笑, 道:“这有什么难的,自然是从四婶子那里入手。四婶子平时看着与谁说话都细声慢语, 什么都不在乎似的。其实她心里的算盘打得最精细了。”
见陆钧听得认真, 陆茗又道:“这几天她来找娘说话,我就让娘一直跟她说,大伯如今下落不明,大娘最近似乎也不怎么管事了。咱们二房这边, 现在哥哥你有出息的很, 将来肯定是要走科举做官的路。三房呢,三叔至少还有一份差事, 三婶子又泼辣, 他们吃不了亏。那绸缎铺子, 总是要有人来打点的……”
陆钧一听, 马上就明白了。他的四婶子秦氏估计对家里的绸缎庄一直都很感兴趣, 只不过以前常氏霸着,她才没敢想过。这次陆钧回来之后,陆老爷子似乎越来越不待见常氏,而常氏前一阵子又不知道发了什么疯,在家里打骂了一番下人之后,就不怎么出门了,听说天天躺在床上吃药,难道她因为丈夫的事,急出病来了?
不论如何,这都是她接手绸缎铺子的大好机会,她马上就命自己房里心腹的小厮,去乡下把陆兴玹唤回了洛陵。
这件事情陆茗办的不错,陆钧马上夸奖了她一番。陆茗笑嘻嘻的道:“哥哥,我早就说了,家里的事你不用管,有我和娘呢。”
说罢,她又问道:“对了哥哥,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让杜医官给那个女人开药啊?”
陆钧道:“嗯……我这个计划一共分两步。咱们先执行第一步,后面的,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陆茗虽然仍有些好奇,但她知道明天是月末,陆钧该朔望考了,她不敢打扰陆钧,便早早的退了出去。
朔望考的内容陆钧已经没什么好担心的。他现在全部精力都放在如何尽快了解八股文上,他可没有忘记,他还要在三天之内给范督学一个答复呢!
拿着一卷卷的精选文章和今天周峙交给他的那本介绍如何开写八股文的书,陆钧一直研究到快三更时分,方才灭了灯,上床休息。虽然睡得晚,但明天他反而打算早起些,他想好了,从明天起,他不仅要打太极拳,还要跑步。俯卧撑、引体向上,这些他穿越前一直坚持的锻炼身体的方法,现在,随着身体状况的改善,他应该可以一样样重新做起来了。
对了,他还要练习投壶和射箭,这些都是他穿越前没有接触过的,看样子原身的基础也约等于零,所以这些他也要从头学起,不能马虎。
如今已是盛夏,他穿越到这里快三个月了。到明年二月,八个月的时间其实很快就会过去。县试,他科举生活中第一个里程碑,对于几天前的他来说还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概念,如今,却像是云雾散去之后一座普通的山峰,既不神秘,也并非高不可攀,他已经隐隐的瞥见了通往山顶的那条幽径,只待一鼓作气,翻过这座山,去欣赏那山后更为壮丽的风光了!
与范督学到社学来巡视这样的大事相比,每个月都会经历两次的朔望考就不是那么让人心惊胆跳了。近来孩子们个个勤学好问,周峙欣喜的发现,他们的水平都提高了不少。而陆钧呢,他不仅帖经墨义答的一字未错,破题和上次相比,也进步了许多。周峙一高兴,又赏了他一张免帖纸。
朔望考过后陆钧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见了范督学,告诉他,他提出的挑战,自己愿意一试。
范督学听了频频点头,道:“我观你们几人之中,常晓成能开拓,李尚源善谋划,而你看似不如他们,实际却比他们懂得把握全局。只不过,你为人不够果断,时常需要有人在后面推你一把……”
然后,他笑了一笑,道:“千里马虽好,终须路上练。老夫如今就做这个挥鞭催你行路之人吧。”
说罢又道:“《论语》有云:’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圣人以为,思考两次也就够了,往后遇事,你不如多想想这一句。”
陆钧谢过了范督学,并且趁机提出希望常晓成和李尚源能与自己一起去蒙兴读书的想法,出乎他意料的是,范督学丝毫没有犹豫,爽快的答应了。
拿着三封荐书,陆钧离开了范督学下榻的驿馆,他心里有几分激动,却也有几分忐忑不安。再过几天,他的计划就要开始执行了。这不仅会改变他,或许也会改变陆家其他人的命运。
陆钧原本还有些犹豫——要将这么大的一个伤疤揭开,对谁来说都不会是一件容易接受的事,但范督学对他的提点让他意识到,该做的决定总是要做的:不彻底清理掉已经腐烂的坏肉,伤口就永远都没有恢复的可能。
“知耻近乎勇。”孔老夫子说的没错,有时候,要获得努力生活下去的勇气,就必须直面耻辱和不光彩的过去,而不是妄想遮掩、试图逃避。
逝者长矣已,来者仍可追!只有将已经发生的事处理好,才能让一切重新步上正轨。
六月到了,天气越来越热,尤其是过了晌午,社学里的孩子们一个个挥汗如雨,屋里闷的象蒸笼一样。
周峙端坐在学堂前面,慢慢地摇着手中的竹扇子。他一边翻看着孩子们交上来的临字帖,一边在心里琢磨着是不是今天让孩子们早点散了。天实在是太热了,孩子们都热的晕头晕脑的,这一幅幅字也是东倒西歪。就连字写的最漂亮的陆钧,今天这篇《左传·庄公二年》都抄的心不在焉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