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圆店里义救远客(2/2)
下江来的难民,自力更生精神特别强,在短短的时间里,都随遇安家,一部分还开办了自己的小作坊。当时用机器打米,就是浙江人王老板带来的,还有很多安徽人搞香烟加工,搞机械修理,都使辰溪人感到很稀奇,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同时,也给辰溪带来了现代化的工业,县城周围烟囱林立,机器轰鸣,生产水泥,制造兵器,发展战时经济,一派繁荣的新气象。电灯公司还在辰溪建了电厂,县城、大路口、龙头垴、小路口、桐湾溪,入夜灯光点点,如繁星密布,使古老的辰溪变成了不夜城。县城大街小巷,人群川流不息,日夜不断,熟食小摊担,在街头巷尾营业,深更半夜时有叫卖声传入耳鼓。
名不见经传古称石头城的辰溪,也成为闻名中国的县城。当时《大公报》就曾报道说:“自抗战以来,前方工厂相继迁辰,目前林立、纵横十余里,每值华灯初上,恍如武汉三镇之夜景。”由于辰溪成了抗日的战略大后方,聚集了军事机关和陆海部队,还有汉阳兵工厂等重要军工厂,因此,辰溪作为日军轰炸的重要地区,成了日机空中施暴的重点目标。从1938年初起,辰溪就常遭日机空袭。由于日本侵略者的暴行,辰溪县城及周边地区,常遭日机轰炸,遭遇到了历史上少有的灾难。
由于当时大量地涌入难民,不仅辰溪县城人口猛增,就连县城周边的一些乡村,也是人满为患。一个小小的王衙坪,就挤进了好几万人。有道是人多好做生意。傅学忠脑子灵泛,母亲周玉霞理财有方,加之堂客张云佩又做得一手远近闻名的汤圆。他们一商量,便在王衙坪开了一家汤圆店。傅学忠一家本来就非常和善,加之对来店吃汤圆的客人又是热情有加,俗话说和气生财,所以自开张以来,生意一直都红红火火。乡亲们也亲切地称呼傅学忠为“傅老板”。
这天中午,天刚下过雨,才放晴,在泥泞的小路上,一个箱担客即货郎挑着满满一担货,边摇着拨浪鼓边吆喝:“卖针头线脑,卖糖果玩具。”快到傅学忠汤圆店时,一不小心,脚下一滑,便“扑通”一声重重地摔倒在地,满担的货顿时撒了一地。傅学忠傅老板见到后,马上跑过去扶箱担客,周玉霞和张云佩则立即过去,一人喝住准备抢拾货物的小孩,一人帮箱担客捡拾货物,在大家帮助下,直到把所有货物都收捡拢来。
但是傅老板却怎么用劲都扶不起箱担客,后在众人帮助下,把痛得呲牙咧嘴的箱担客背到店里自己的住房,睡在自己的床上。一问,箱担客原来姓王,叫王明光,浙江人,逃难来到辰溪,和几个朋友一起借住在柳树湾一覃姓人家的四合院里。昨天就挑货出来叫卖,今天刚到这里,就摔了一跤。傅老板仔细查看他摔伤的右小腿,见没有什么皮外伤,却又肿起老高,知道可能是小腿骨折了。立即交代家人照顾好箱担客和汤圆店,自己一溜小跑去请来了圆近最有名的骨伤草医谢德成。经谢德成认真仔细诊断,确是右小腿轻度骨折。
于是,在傅老板的帮助下,谢医生给王明光上好夹板,敷上药,又开了方子,叫傅学忠去药铺捡药煎服。并嘱咐说:“一个月后,我来取夹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