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秦腔(2/2)
她还找到了大院的平面图,俞悦给众人看:“大院是一座三院四进,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建筑群,是很典型的陕西民居风格。
整个大院由青砖砌筑,白灰抹缝,青瓦覆顶,木柱木门木窗格,大气堪比山西大宅,有一些徽派建筑的韵味。”
天幕下,老祖宗们看着俞悦口中对后世人来说‘古色古香’的高家大院,倒是都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他们觉得,自己和后人们站在同一个地方,却要由他们来介绍自己居住的地方,也算是别有一番滋味。
俞悦继续往里走,因为是做了攻略的,今天正好遇上了秦腔的演出,于是就顺手买了张票。
俞悦从左手边进了那个小院子,然后就能看到一个特别大的戏台,这个戏台是后来修复的。
俞悦找了个地方坐下,趁着戏还没开唱,她怕惊扰其他游客,小声地跟不知道秦腔的观众们科普到:
“秦腔又叫做华阴老腔,是陕西土生土长地方的剧种了,关于秦腔也是有些小故事的。
据说以前有很多从事船工工作的工人,他们在逆水拉船时,为了缓解精神上的疲劳,也为了释放力量和情绪,就在劳作时,一边喊着船工号子,一边用木块敲击船帮,这就是老腔的由来。
有句老话说:‘众人帮腔满台吼,金木一击泣鬼神’说的就是这个场景了。”
听了秦腔,嬴政整个人都肉眼可见地松弛下来,不错,这曲子本身就足够大气雄浑,且名字又叫秦腔,合他胃口。
没听过的观众们恍然大悟,难怪这秦腔听着就感觉,有一种磅礴的力量在里面,不觉就会热血沸腾。
天幕下,嵇康认真地听着,只要是音律的跳动,都无比吸引他,让他忍不住地去琢磨其中的旋律。
九州一色的霜:关中汉子真的有一种原始的,未经雕琢的美,充满力量,又满头风霜,谁懂。
草莓奶糖:刚睡醒就看到和我一样审美的姐妹,只能说咱们吃得真好,九州老师不愧是你。
俞悦:“嘶,你们这么一说”俞悦苦思冥想,终于想起来了:“让我想到安塞腰鼓啊救命!!”
咳在座的十级网络冲浪选手都露出了心照不宣的笑容,只有老祖宗们一脸迷茫,有种清澈的愚蠢。
啊?是我们错过什么了吗?
俞悦清清嗓子,赶紧把大家拉回正轨:“好了好了,大家把脑子里的颜色废料甩一甩,咱们继续看园子啊。”
俞悦说着,走到戏台正对面的空地,告诉观众们:“以前在大院,这里还会摆放着一些桌椅,用来给游客喝茶小憩。”
领略过古老秦腔的山海之势,俞悦又带着众人继续往前走,走了一段后,俞悦走到了皮影戏的戏台。
俞悦:“皮影戏又叫灯影子,在关中地区是很流行的,因为他的演出很简便,一台一屏风,几个小人就可以演出了。
我们主打一个来都来了,票我已经买好了,而且今天这边演出的是三打白骨精,谁又能拒绝猴哥呢。“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