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山王镇的“露水集”(1/2)
接连数日,每天下班回到家中,陆研儿都会坐在窗边那台老旧的缝纫机前,双脚不停地踩动踏板,缝纫机随之发出“哒哒哒”的欢快声响。
姥爷和姥姥也都给她帮忙,爷孙三人忙得热火朝天。
陆妍儿心灵手巧,没几天的功夫,一件件朴素大方又实用的衣裳就摆在了面前。
她和林澈计划好了,这个周末既要赶集,还要按照约定赶去淮城,把上周接的订单交付给顾客。
好在他们前往的是凤凰台县城最东头的“露水集”,凌晨四五点钟开始,七点左右就结束了,丝毫不妨碍他俩乘坐九点的长途车去淮城送货。
周末这天,林澈凌晨三点出发,骑着孙贵的自行车一路疾驰,五点到了陆研儿姥姥家,迅速把大布包驮上,两人各骑一辆自行车往县城最东头的山王镇进发。
大约半个小时后,到达了集市。
“露水集”没有专门的场地,就开设在通往镇子的马路上。
四周仍是漆黑一片,唯有远处的天际边微微露出了一抹鱼肚白。
偶然有没拿稳的手电筒从头顶上一晃而过,短暂的照亮了天空,紧跟着又是满眼的暗色。
借着路灯那昏暗的光芒,隐约可见路两边有早到的人们已经摆好了摊位。
其实就是在地上铺上一块自带的旧床单,再摆上物品,便成了一个临时摊位。
推架子车来的最为便捷,拿块石头挡住车轱辘固定住车身,架子车宽大的车板就是最好的摊铺。
还有牛车、手推的独轱辘车、自行车,也都成了各自售货的天然摊位。
陆研儿不免有些失望,为什么农村人偏要在这个时间点来赶集?
怀着种种疑问,她紧紧跟在林澈身后,边走边左顾右盼,瞅瞅旁边的摊位上都卖些啥。
来来往往的男人们大多穿着灰色或蓝色土布衣衫,衣服已经洗得微微发白,领口和袖口有着些许磨损的痕迹。
裤子则多是直筒的劳动裤,脚下蹬着一双黑色或绿色的解放鞋。
女人们身着色彩稍显单调的碎花布衣或素色的衬衫,下身多是宽松的黑色长裤,不少人头上还裹着一块头巾,用来遮挡尘土和阳光。
虽然人们看起来灰头土脸的,但是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
卖农具的摊位上,锄头、镰刀和犁铧等工具整齐排列。
木制的扁担和箩筐靠着墙根摆放,散发着淡淡的木香。
杂货摊位上,锅碗瓢盆琳琅满目,粗瓷大碗和大铁锅散发着暗淡的光,竹编的篮子和扫帚也颇受青睐。
卖布料的摊位前,棉布和的确良的布头零散的堆放在地上。
终于找到一处宽敞的空位。林澈放下布包,先是取出一块事先备好的红格子床单铺在地上,又取出几根短竹竿逐一捆绑起来。
陆研儿站在一边好奇地看着他忙碌,见他居然很快便组合成了一个简易架子,忍不住给他一个大大的赞。
如此一来,便能将衣服挂上去展示出来。
此起彼伏的吆喝叫卖声,刺激着陆妍儿的神经,她也迅速进入状态,准备以最快的速度打开局面。
“快来瞧啊,最新款的服装,最实惠的价格!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林澈被她这独特的吆喝声惊到了,转而对她的泼辣大方十分赞赏。
林澈想试着也吆喝一声,口张了一下,却一个字也没喊出声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