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消失殆尽(2/2)
成年王子赴封地任职原是惯例,无异样。然李恪年不及十二,未成年便远赴封地,极为罕见!传说杨贵妃向李世明恳诉求情三日,却未能动其分毫,直至圣旨公布,李世明仍未与她相见。
自此之后,此事成定局,无法更改。而陆瑾却深知,李恪在益州之期绝不会超过一年,李世明不久将会召其回长安。
此乃显而易见之事,王子十二岁就封,便可拥有十年时间打理自己的领地。十年光阴啊!长安尚在争夺太子之位,假若此子励精图治,十载后实力几何?会不会如当初的李世明,待时机成熟,争夺太子之冠?
这事不能深想,李世明断不可能容许如此之事发生!因此,陆瑾笃信,李愔即便此刻离京,最多一年,李世明必召其返回益州。
李世明之意已明,旨在警示各王子,你们间的争斗已经开始波及更多人,再无收敛,皆需就地封王。
而给李愔的三天时间,无非是宽宏之举,容他告别亲友。据闻,后宫中,杨贵妃泣不成声,几次痛厥,李世明却视而不见。
帝皇家冷酷无常,果然不错。李恪得讯,心中万念俱灰。这一道旨意,几乎剥夺他登基称皇的念想。
不在京师的王子,意味着无缘太子宝座。不论能力大小,亦或嫡系庶出,只要太子不失,他们便始终只能是王子。
这是李愔人生中最沉重的一击!朝廷间对此各有揣测,恰逢陆瑾受罚与其前后脚,不少人怀疑是他设计驱逐李愔。如今陆瑾之名几乎成妖,状告太子,迫使蜀王离京,世人皆道他是李泰的忠诚追随者。
知情大臣均保持沉默,此事乃皇室忌讳,稍有不慎便会惹祸上身。不明真相之人对陆瑾多几分忌惮,与其为敌的人大多下场堪忧。而陆瑾并无辩解之意,对他而言,这些流言何尝不是震摄人心的工具?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