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情爱分界(一百一十六)(1/2)
一百一十六
接着,邓科长敬酒,他也是给夏主席先敬两杯,然后碰一杯;又给邢主席、薛主任也是如法炮制。到杨春贵这里,两个人连碰三杯。杨春贵和春红两个人一起敬酒,从夏主席、邢主席到薛主任,都是敬了两杯酒,到文秀这里,他们喝了三杯,只是春红都是点到为止。杨春贵与邓科长又喝了三杯。夏主席说他年龄大,酒量小,就不过关了。邢主席则跟大家共同举杯喝了两杯。薛主任跟夏主席、邢主席各喝了一杯,和文秀碰了三杯,她说:“小韩妹妹好能喝啊,酒量好大。”文秀夸赞说:“薛大姐才是厉害角色,酒量深不可测。”薛主任跟邓科长也喝了三杯。于师傅因为要开车,不能喝酒。这样下来,两瓶酒已经喝完了,邓科长去开第三瓶的时候,夏主席摇头说:“不能再开了,已经喝不少了。”邓科长看薛主任、杨春贵意犹未尽,说:“打开随意喝,能喝多少是多少。”于是打开又给每个人倒上,夏主席说:“我不胜酒力,就这一杯了,不再倒了。”邢主席也这么说。于是邓科长又和薛主任和杨春贵各喝了两杯,文秀也跟薛主任和杨春贵各喝了两杯。这样半瓶酒很快就喝完了。邓科长客气地说:“我喝晕了,不能再喝了,请各位领导原谅。”薛主任实话实说:“邓科长真是海量!你喝的最多。”邓科长谦虚地说:“不敢当,薛主任才是海量,薛主任喝的比我多。”大家无意再喝,于是就上主食,文秀怕吃不完,要了小碗的主食,薛主任、春红也要了小碗的主食。
吃完了饭,文秀、邓科长、于师傅和杨春贵、春红送走了夏主席、邢主席和薛主任三位领导,又说了一会儿话,才上车回安阳。回安阳的路上因为是空车,比来的时候开的快,一个来小时就到了安阳,于师傅把文秀送回公司,又把邓科长送回家,把车开回家,打算明天早晨开回酒厂。
第二天一上班,邓科长就向韩厂长汇报了去邯郸的情况,韩厂长听了非常高兴,马上安排往邯郸送酒的事宜,并且马上打电话给文秀表示感谢。他想到,如果不是文秀去的话,肯定不会订购这么多酒。
文秀也向甄助理汇报了邯郸之行的情况,甄助理听了之后,非常高兴,向文秀表示祝贺,祝贺她取得了这么大的业绩。他同时想到,文秀为酒厂办了这么大的事,还总是不要任何报酬,一直这样下去,对她也是不公平的。她帮着销出去的酒,一瓶酒即使她只提成一分钱,也有好几百甚至上千块钱了,这可是一大笔钱啊。文秀这样为酒厂做事,实在是帮了酒厂天大的忙。从公司挂牌那次,文秀帮着卖了三千多箱酒,一下就救活了酒厂,使酒厂起死回生;陆续的销售,使酒厂有了重新恢复生产的资金,酒厂已经开始投产了;这次去北京、去邯郸帮酒厂卖出去六、七千箱酒,为酒厂扩大再生产打开了更大的空间。文秀为酒厂做的事太大了,也太多了,可以说,如果没有她,就没有这个酒厂了,文秀真是酒厂的福星啊。
甄助理想到,文秀可是淡泊名利的,酒厂要给她固定报酬,她坚决拒绝了;要给她代言的费用,她也拒绝了。现在她还没有成家,将来如果成家了,是要对家里负责的,她这样做,极可能引起家庭矛盾,这就不太好了。而且,文秀这样不要报酬,就好像春秋末年子贡为鲁国赎人不要奖励一样,好事会变成坏事的。他记得他给文秀讲过孔子批评子贡的故事,她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以后还要再提醒她一下,她不要报酬是不合适的,也是不公平的,是对贡献大的人的不公平,虽然她这么做的确是高尚的,但是却没有普遍性,不适合推广,而且也会遭人非议,所谓“名满天下,谤亦随之”。
文秀也没想到去邯郸一趟收获会这么大,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所以她也感到很欣慰。从邯郸回来,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这件事总算圆满完成了。她除了工作之外,就是看书和做鞋,这两件事都不用着急,慢慢做就可以。她从书中也看到了自己,自己对许多事情不明白该怎么做,“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她看书的时候,是个局外人,书中的事情反而更容易明白。看书之后,再回头看自己,就豁然开朗了。她想,佩轩看书多,这道理他早就明白了,所以他的见识远高于自己。许多事情,虽然他没有经历过,也能够知道是非曲直,也明白症结所在,所以有些事跟他一说,他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关键之处在哪里,马上就可以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