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青涩情缘 > 第3章 情爱分界(一百一十四)

第3章 情爱分界(一百一十四)(1/2)

目录

一百一十四

文秀借了两本书,都是小说,一本外国小说,一本国内的中篇小说集,她没事的时候就慢慢看。越看越觉得好看。其中有一篇写的是爱情故事,她看了不由得也触景生情,想想自己的爱情经历,感觉也不比小说里边的差,甚至她和佩轩的爱情比小说里的更精彩,只是没人写出来。她想,以后要鼓励佩轩把他俩的爱情故事写出来,他也是个才子嘛,也读了那么多的书,也应该会写故事的。

下午下班之后,她马上坐公交车去了市里的商店,买了做布鞋的原料,主要就是鞋面布、鞋里布、松紧带、塑料鞋底,等等,她这里本来就有做鞋的工具,锥子、顶针好像都有,只是不记得放在哪里了,回去找一找应该能找到,这些就不用买了。她还去看了胡大姐,正好胡大姐不忙,两个人说了好一会话,胡大姐问她男朋友的情况,她说了佩轩在北京上学,胡大姐夸她的男朋友勤俭朴实,她说他家里条件不好,从来不敢乱花钱。胡大姐还说市里洹水大曲的广告牌上是她的漂亮画像,才知道她是洹水大曲的形象代言人。直到胡大姐的丈夫给她送饭来,文秀才告别胡大姐回公司。到了公司,她看食堂还没关门,就去打饭,粥和素菜都剩了底了,食堂的师傅只收了馒头的饭票,其它不要饭票和菜票了。她对师傅一再表示感谢,然后拿回宿舍吃饭。

吃过了饭,文秀就给佩轩写信。她说她坐火车从北京回安阳一路很顺,因为有卧铺,睡的很甜,到安阳的时候才五点来钟,因为太早,不好意思打扰别人,就自己肩扛手提拿着行李出站,走到公交车站,坐上车很快就到了公司,她在办公室里把带回去的行李整理一下,然后回宿舍休息一会就去吃早饭上班了。晚上去了曾叔叔家,曾叔叔的亲家两口来了,甄叔叔两口也来陪客人了,她和阿姨做菜,三个叔叔和她喝了不少酒,也说了许多话。

接着她又说了自己星期六到星期一回老家的情况,她说搭酒厂的车先去了贾庄,把礼品放下,跟妈没说几句话就出来了,然后到刘庄。第二天她又去了贾庄,割了点肉、买点韭菜去和妈一起包饺子,中午让姐和姐夫也过来吃饭,做了几个菜,一家人在一起喝酒吃饭,其乐融融。吃过饭她专门到佩轩的房间里睡了一觉,睡的特别香,就像在他怀里睡一样。下午她回到刘庄不久,大奎到刘庄找她,说要一块商量事,又到了贾庄的食堂里,共有六个人:邓科长、于师傅、袁保六、大奎、酆贵山和她,先喝了几杯,后来分班对喝,她和酆贵山、大奎一班,邓科长、于师傅、袁保六一班,六个人都很能喝。喝了四瓶的时候,大家不喝了,开始商量事情。最终确定了让大奎升级为代理商,也提高了让大家代销的比例,大家皆大欢喜。吃完饭,大奎和袁保六把她送回家。她感叹地说,婆婆对她太好了,她回安阳的时候,婆婆总是给她烙油饼、煮咸鸡蛋,生怕她饿着。

文秀写了这几天的情况,也谈了她分别以后仍然想念佩轩,想着他俩在一起欢爱的情景,犹历历在目。她毫不掩饰地说,她依恋他,总想跟他在一起,舍不得离开他。将来他俩在一起了,他要天天搂着她睡,她期盼着那一天。她还说,如果她犯错了,他可以打她,可以骂她,但是不能不要她。就是白天吵架了,晚上也得搂着她睡,不许不理她,不能给她脸色看。她写到这里,就笑了。她知道这是自己在跟他撒娇。她想,我是他老婆,就是要跟他撒娇。

文秀写好了给佩轩的信,又给白小洁写了一封信,主要说了她去北京出差的情况,说到她去找佩轩的情况,当然她不可能说他俩已经合为一体的实际情况。她说她在p大住的宿舍小洁也住过,沈素云师姐很热情地接待她,她们宿舍同学还说到小洁和她一样也是佩轩的同学,素云师姐还陪她吃早饭,还说小洁好漂亮。她看到素云师姐高贵典雅的气质,感觉她的漂亮简直无与伦比,男生们不能不为之倾倒,怪不得有人为她而不惜约架呢。文秀还提到了张爱珍要来找她一块玩的事,还感慨地说,现在天各一方,再也不是她们在一起上学时候的情景了。她还说到,小洁如果回姥姥家,她也回家去,一定要见见小洁,共叙同学的情谊。文秀写好了两封信,装好信封,写好地址,贴上邮票,准备明天上午寄走。

写好了两封信,虽然已经很晚了,她还没有睡意,就去翻找做鞋用的工具,结果都找到了,大针、小针、锥子、顶针,都在一个硬纸盒里。她把做鞋的材料都放到一起,准备从明天起开始做鞋。她要做的鞋主要是婆家的,公公、婆婆、大根、小根的鞋。她本来也要给娘家人做鞋,妈说家里的鞋有人做,不让她做;她还是偷偷拿了爸妈的鞋样,准备给爸妈各做一双。

她感觉有点饿,就去拿婆婆给她带来的油饼,想着吃一块。她看到还有一个纸包,不知道里边是什么,打开一看,原来是几个杏子,好像是她去婆家的时候买的,没有吃完,婆婆就给她带上了。她想着,虽然是几颗杏子,不值几个钱,可是这是婆婆的一片心意,她感觉到婆婆对她太好了!什么都想着她,宠着她,所以她对婆家好也是应该的,人心换人心嘛。她想到,佩轩的品行之所以那么好,主要还是公公婆婆对他从小言传身教的结果,有这么好的大人,孩子们肯定都会是很懂事的孩子。想到这里,她不由得对公公婆婆肃然起敬,虽然是社会底层的人,可是他们的品行却是很好的,值得一切人尊敬的。由此她也想到,人的品行与他的地位、财产、名誉等等是没有关系的。地位高的,既有品行好的,也有品行不好的;财产多的也是如此;名誉好的,有品行高洁之人,也有欺世盗名的伪君子。同样,地位低下的,既有品行好的,也有品行不好的;穷人也是这样;名誉不好的,有的人也许不像传说的那样不好,当然也有不好的。对这些人,要好好分辨,不能简单信他是好是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