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婚姻大事(2/2)
“不必商议了,朕和皇后已将此事定了,皇太后也已同意,你前两个月不知宫中,朕已将旨意明发三司,昭告六宫了。”皇帝的声音里是不容置疑的威严。
这件事,李容与已经提前知晓,但燕仪却是头一次听说,惊得把手中的五十两黄金都差点给掉到地上。
李容与抢上前一步,将有些失态的燕仪挡在后面,用大声说话来引走了皇帝的注意力:
“父皇怎可如此草率?儿臣的婚事,虽由父皇圣心独断,可怎么样也得让儿臣先知晓吧?”
皇帝说:“朕派出钦差宣旨,召你回宫,却被你那侍女阻在半道上,耗了多日也没有音讯,未免刘
家多心,朕只好先将册封太子妃的旨意送到了刘府,刘阁老新丧,必得在百日热孝内成婚,钦天监已算了吉日,就定在下月十八。”
“可是……”
李容与还欲再说,燕仪却已缓过劲来,听明白了发生的事情,勉强镇定心神,对皇帝说:“……皇上既然与太子殿下要商议家事,臣女不宜在这儿多听了,臣女告退。”
燕仪急匆匆行了礼,也不管皇帝回了什么话,转身就往御书房外走去。
她不能再多待一刻,再多站一会儿,她怕她的眼泪就要掉下来了。
但是好生奇怪,待她走出御书房,一路疾行了几十步,却没有落一滴泪。
她还觉得是自己的错觉,伸手往脸上一抹,果然是干的。
燕仪情不自禁地往回望了一眼,太子正在御书房中,怎么可能追出来?这里是皇宫,并不是归山堂呵。
她和他都知道,在登州城、归山堂、还有石头城里那些快乐恣意的日子,从此再也不会有了。
御书房内,李容与还想跟皇帝据理力争,皇帝却已沉下了一张脸,问:“你如此不愿娶刘家孙女,可是因为她?”
李容与哑然,原来什么都瞒不过父皇的慧眼。
事已至此,他知道,他绝对不能表现出对燕仪过多的关切和坚持,否则,父皇会迁怒于她,将一切都怪到她的头上去。
即便他绞尽脑汁,给燕仪想了“山谷子徒弟”这么一道护身符,可这个身份又能护她到什么地步呢?他一点也摸不准自己这位父皇的心思。
李容与深吸了一口气,对皇帝说:“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儿臣本不该多言一句,只是如今朝中是多事之秋,叛乱方平,燕国亦在虎视眈眈,儿臣实在无心此事。
且刘家小姐正在丧期,我朝虽有百日热孝
成婚的习俗,但想来刘家小姐痛失亲祖,正在伤心时,如何能在此时嫁入东宫?”
皇帝盯着李容与,盯了半晌,看得他后背冷汗直淋。
“太子字字句句,都在为国为朝堂考虑,只是这朝堂如今还是朕的朝堂,大虞也还是朕的大虞,太子的首要任务,是延绵后嗣,生下皇太孙。”皇帝的语气愈发地冷冽了几分。
自从四皇子李容昔死后,朝堂上几乎成了太子一言堂,所有的臣子几乎都提前站队了东宫,这令皇帝颇有几分不满。
李容与亦清楚这一点,所以借故离开了虞都一段日子,但回来以后,却带回来一件泼天大功劳,寻到了一处富可敌国的金矿,此事待传到朝堂上去,朝臣们岂不是更加要只知有东宫,不知有皇帝?
所以,面对李容与的哪怕一分不驯服,皇帝都十分介意。
李容与也清楚这一点,知道现在不是据理力争的时候,反正圣旨已经下了,除非他现在就立刻谋朝篡位,否则,哪里还有转圜的余地?
于是乎,他只好深深作了一揖,对皇帝说:“儿臣,叩谢父皇恩典。”
皇帝对李容与的这个态度很是满意,不满地反驳两句之后,再无可奈何地答应,这可比太子从一开始就满口应承更令皇帝放心。
前者说明,胳膊拧不过大腿,后者的反应,谁知道里头有几分真心、几分假意?
“其实,你若是当真喜欢青州县主,待你与刘家姑娘成婚以后,将她收了房做个侧妃,也是可以的。”李容与既然已经退让了,那么,皇帝也可以退上一步。
李容与再次对皇帝鞠了一躬,做出一副满心欢喜的表情来:“儿臣谢父皇隆恩!”
但欢喜的表皮底下,却是深深的无奈。
他心悦她,怎可能让她受如此的委屈?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