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卷宗消失(2/2)
据毁于鼠患之口。
然而太后陷入昏迷这个消息并无法瞒太久。
十日请大安,五日一小安的皇帝再次驾临慈安宫时得知了真相,大发其火。
发火的缘由自是因为他并不相信这什么用太后的命格来挡灾,反而训斥了一顿皇后,并发落了一群庸医。
但李家大案一夜之间所有证据卷宗悉数消失还是太惹眼了,总让人疑心是李家的老太爷李太傅让人动的手脚。
这件事让皇帝更为光火。
文臣武将通常不相交,可李家是文武亲兄弟,又都手握重权,这本就是朝堂大忌。皇帝好不容易等来这样的机会给李家一个痛击,却差点被翻盘,他怎能不怒?
于是让人查,往死里查。
哪怕已经退出朝堂的李太傅是他曾经的老师,他也顾不上名声了。只要掌握李家贪墨和通敌叛国的铁证,这些骂名总有一天都会被矫正。
李太傅并非不知道皇帝的心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他太明白了。
所以当初李付氏找他让他答应朱天师的请求寻另一个家族来挡祸时他果断拒绝了。
没有这一次,也会有下一次。
他当初就不该将大儿子送出去学武。
原本李家世代诗书,但子嗣单
薄,男丁总是身体不好。他只是想将长子送出去学武,强身健体而已。
哪曾想到长子学成回来,竟然考了个武状元。
而且因长子启蒙早,是个难得的文武全才,虽走的是武将的路子,却一路顺隧,不过三十五岁就受封一品大将军。
次子他是亲自带在身边教导的,一方面不能让李家的诗书传世断了传承,另一方面也是弥补长子不在身边的遗憾。所以次子考个三元及弟几乎是在意料之中。之后文官一途也是一路扶摇直上。
然后他就害怕了。树大招风。
自己早早就退出朝堂,子孙一辈有再出色的,也都压一压。
就是这样了,还引来了今上的猜忌。
他本已要认命了。
折进去的几个该怎么判便怎么判。
他从来都不相信自己教出来的儿子会通敌叛国。也相信皇上若只是想削弱李家的势力,将这两个最显眼的儿子拿下便可,一定会有个公正的判决。
李家其余的血脉,能保多少保多少。
虽说李家那些庶务最近一个多月来因世人的拜高踩低也出了不少事,但报到他跟前来的,都是无伤根本的小事。
但只要李家的男丁还在,这就是最好的结局了。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