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19章 王灵官(1/2)
上山不上山,先拜王灵官。
后世之人修行有三分修行,我自有七分感应应。他有十分修持,吾便随时照临。————王灵官
——————
王灵官,本名王恶,后因萨祖师改名王善。民间信仰之一,明代享受国家祭祀的一位重要道教神仙。
王灵官在明代也是一位着名的雷神、火神、降魔之神,司掌收瘟摄毒。
王灵官全称“先天首将赤心护道三五火车王天君威灵显化天尊”相传河南鹿邑县钱已王人,王灵官是道教最尊崇的护法,尊神道教有500灵官的说法,王灵官是500灵官之首,称号为“都天大灵官”。
很多道观的第一个大殿中镇守道观的山门的灵官神,一般都是这位王灵官进入道教的关公山门内的第一座殿,往往为灵宫殿殿中供奉着一赤面染絮,身披肩甲红袍,三目怒视,左拿风火轮,右举钢鞭形象极其威武勇猛。
令人畏惧的神仙,这就是道教的护法。神将王灵官又称火车灵官王元帅。王灵官面对山门,额上火眼,能辨识真伪,察看善恶。因此,道教徒到道观进山门后,首先朝拜王灵官,有关民间流传有上山不上山,先拜王灵官的俗语,以表达对这位道教护法的尊敬。
明朝永乐年间,杭州有个名叫周思德的道士,因为会使王灵官元帅的法术,名声显赫于京都。
据《搜身记.神考》王灵官条记,周思德行“灵宫法”,知祸福先,文皇帝朱棣术士之无爽,以至着迷厨神鬼是鬼,逆势于远极无所不能。
于是永乐皇帝为王灵官在紫禁城之西建天将庙及祖师殿供应萨真人和王灵官。
里面素26天,将以亡灵关为首。不久,永乐皇帝便得到一个失传的灵魂铜像,铜像分量很轻。永乐皇帝将其放入寝宫,崇礼朝夕,如来宾客,永乐帝雄武而有大略征战一生,每次出战都要带上灵冠铜像作为军中的保护神。第五次出征漠北,达到金川河时,忽然藤向重的抬不动了永乐皇帝祷告,答曰,上帝有戒此旨!也不久,永乐皇帝果然病重,不能前行,最终病死在返京途中。可见,在称史笔记中,神明利焉的故事不胜枚举,亦表明灵官信仰的深远。
宣德年间,明事宗将天师庙改为火德官,并将萨镇人封为崇恩真君。王灵官为隆恩真龙恩真君,并加封为御书火府。天降又在县内建崇恩殿,隆恩殿一。崇化年间,弥县宗改官为公称为显灵官,四即为二神,更换袍服。三年一小封文化,十年一大繁华富焕新袍服,珠玉锦绣所废不息,每年的万寿圣节(皇帝生日),正旦东旦及二真君显圣之日,派遣官员前往祭奠。从此以后,先天大将火车王灵官就取代了华光火车马灵官成为道教第一护法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