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灯笼在夜空中闪烁着温暖的光芒(2/2)
“妈妈,我要吃那个最大的汤圆!”小松指着其中一个说道。
江诗雅笑着夹起那个汤圆,轻轻地放在小松的碗里,“好啊,这个给你。”
小思也学着小松的样子,指着另一个汤圆说:“妈妈,我也要那个。”
“小思真是个小吃货。”江诗雅笑着给小思夹了那个汤圆。
一家人围坐在炕上,吃着美味的汤圆,聊着天。
外面的灯笼在夜空中闪烁着温暖的光芒,映衬着这个温馨的家。
“这个年,就这样子结束了。”江诗雅感慨道。
“是啊,时间过得真快。”孙立新也感慨道。
虽然这个年代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但这一家人用自己的方式,度过了一个简单而美好的元宵节。
过完年后,孙立新要正常去训练了。
没过几天,江诗雅和两个孩子都要开始上学。
军属大院也渐渐热闹起来。
那些回家过年的人,都渐渐回来了。春天的阳光洒满了军属大院的每个角落,院子里的梧桐树也开始发新芽。江诗雅如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了学校。今天她有一节特别的课,要和二年级的孩子们讨论国内外的绘画风格及其背后的文化差异。
“同学们,早上好!”江诗雅走进教室,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
“老师好!”孩子们齐声回应,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今天,我们要聊聊一个很有趣的话题——绘画。”江诗雅在黑板上写下了“国内外绘画风格与文化差异”几个大字。
她先从国内的绘画风格讲起。
她展示了山水画、工笔画和写意画等几种主要形式,并解释了它们背后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山水画不仅仅是画山和水,它更多的是表达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江诗雅指着黑板上的一幅山水画说。
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地点头表示理解。
接着,江诗雅开始介绍国外的绘画风格,如印象派、立体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等。
她通过展示莫奈、毕加索和马蒂斯等大师的作品,让孩子们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魅力。
“哇,这些画好特别啊!”有孩子忍不住发出感叹。
“是的,每个国家的绘画风格都受其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影响。”江诗雅解释道,“比如,印象派画家们强调光线和色彩的变化,而立体主义则试图从多个角度同时展现一个物体。”
随着讨论的深入,孩子们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老师,为什么我们的画和他们的不一样呢?”一个小女孩好奇地问。
江诗雅微笑着回答:“因为我们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不同啊。比如,我们更注重意境和内涵的表达,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形式和创新。”
“那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绘画技巧吗?”另一个小男孩问。
“当然可以!艺术是相通的,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形式和技巧,来丰富自己的创作。”江诗雅鼓励道。
课堂最后,江诗雅让孩子们尝试用不同的绘画风格创作一幅作品,以此来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魅力。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拿起画笔,开始了他们的创作之旅。
看着孩子们认真作画的样子,江诗雅心里感到无比欣慰。
她相信,通过这些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孩子们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创造力。
她渐渐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荣誉感。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