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吃大瓜!身为神医被全京城团宠了 > 第172章 女状元

第172章 女状元(2/2)

目录

就如当初的女帝一般。

只一样“古往今来第一任女帝”的头衔,就足够后人永远铭记。

老太师和老太傅不想给宋昭玉太多压力,但他们俩是真的希望两人能够占据前三甲之一,唯有成绩足够耀眼,才能吸引天下女子读书,女子恩科才能一直继续下去。

不用说得太透,宋昭玉也能明白自己身上所肩负的重任。

她的成绩不仅仅代表个人和家族,更代表了天下所有渴望改变自身出路的女子,唯有一往无前,登上巅峰。

一个月后,殿试在皇宫举行。

其他人第一次来皇宫还会紧张,宋昭玉就不同了,她来过很多次,别说紧张了,还有闲情逸致和胖别人唠嗑。

因为这一出,众人紧绷的心情有所缓和,在接下去拜见皇帝和殿试的过程中稍微轻松了点。

心态好的人借机调整好自己,以最佳状态迎接殿试,心态差的人连宋昭玉的玩笑都没听进去,光顾着紧张和冒汗了,说什么都没法救。

殿试只考一门策问,题目是皇帝亲自出的,一般问的都是当前朝廷比较关注的焦点要事。

今年的题目是:国库不丰。

考生们:???

不是,国库怎么又不丰了?

再说了,国库不丰怎么办?还能怎么办?想法赚钱啊!

考生中既有世家子弟,也有寒门子弟,他们大多一心苦读,除了读书,其他诸事不管,乍一看到这个题目就很抓瞎。

不少世家子弟连家里的一些营生具体是怎么回事,每个月能赚多少都不清楚,真要回答,也只能回答个大概,给不出太具体专业的意见。

也有一些人对此有些了解,已经在心里打起了腹稿。

大梁这几年拿出来的好东西越来越多了,就如同一块越发肥美却没有多少战斗力的肉,西戎、北狄乃至于东夷都盯上了他们,战争随时都会爆发,最坏的情况就是三面作战。

到了那个时候,大盛有多少个国库都不够烧的。

皇帝要让这一批即将入仕的官员们知道,大盛和朝廷的危机所在。

国库不丰是历史遗留问题,也是未来一直会困扰他们的问题,看似是在问经济,实则经济、政治、行政多方面都得涉及。

要是有谁审题不到位,漏掉一些没写,那就得看同期考生是不是也漏掉了。

宋昭玉已经思索了许久。

策问一般来说最多回答两千字,一个是纸张有限写不了太多,另一个是殿试第一天出成绩,第三天放榜,每一位考生要是都写那么多,阅卷官来不及给出成绩。

可她想写的内容确实有点多,舍弃哪个都不太好,只能尽量简略些了。

如果皇帝和百官想知道更具体的内容,那就等她入朝为官以后再详细展开说吧。

想罢,宋昭玉开始下手。

皇帝和其他监考官的目光在场中巡视,看到了宋昭玉气定神闲、奋笔疾书的模样,顿时被好奇心抓住了。

殿试题目其实有很多备选,皇帝衡量来衡量去还是决定选这个,他期待得到一些不一样的答卷,而其中最期待的就是宋昭玉的那一份。

殿试结束了,考生依次离场,皇帝按捺住的好奇心终于绷不住了:“呈上来。”

考官们:“......”

今年皇帝钦点的阅卷官是礼部尚书、户部尚书等人,此时一众考官无奈地看着皇帝。

“皇上,殿试是糊名制。”

卷子都还没糊名誊录,怎么能直接拿来看呢?

皇帝:“她的答卷,不糊名誊录也认得出来。”

考官们:“......”事实归事实,但事情不能这么办啊。

礼部尚书不愿退让:“皇上,这样不合规矩。”

皇帝摆手:“罢了,那朕就等上一个时辰再看。”

一个时辰后,皇帝精准地从一大批誊录过的卷子中找到属于宋昭玉的那一份,实在是太好认了。

宋昭玉在卷子中提到许多谁都没听说过的新事物,尤其跟医学相关的,简直是数不胜数,也提及了他们有些熟悉的修路铺桥。

修路铺桥是搞基础建设,修路、铺桥、建房、建城墙,交通便利能够带动经济发展,便于政令传达。

宋昭玉写了很多,偏偏每一样都是点到即止,勾得皇帝和大臣们抓心挠肺。

皇帝就跟被掐住后脖颈的猫似的,好奇得要命,偏生不敢动。

礼部尚书等人看完后也是一个下场,只能加紧批卷,熬了个大夜,把所有人的成绩都整理出来。

最后成绩出了,宋昭玉果然是女状元。

殿试放榜的那一天,宋昭玉身着大红色的状元服,骑着白色的高头大马,打马游街而过。

一路上,收获了无数姑娘抛来的香囊,其中还夹杂着许多公子的份,也有个别孩子嬉嬉笑笑地在那凑热闹。

那疑似男老少女通吃的架势太过可怕,搞得榜眼探花和宋昭玉拉出了一条长长的距离。

明明是今次殿试的前三甲,一起打马游街,结果生生地搞出了“我们不认识前面那个人,你们随意,不要殃及我们!”的感觉。

-

等殿试成绩出来后,还有件大事,那就是宋昭玉和谢羡玉要成婚了。

两个多月后,太子大婚。

当天,皇帝皇后莅临,一皇子一皇子妃等皇室中人纷纷前来,满朝文武来了个大半,没来的基本都是因为还有工作,脱不开身。

京城近九成的铺子都在打折,有人进店买东西还送糖,说是主人家因太子和女状元大婚高兴,自掏腰包给发喜糖。

就连一些路边小摊也参与其中,摊主要么便宜点,要么多送点,问就是因这件事高兴。

外地人震惊的同时也能理解。

很多人家原本嫌丫头是赔钱货,随便养几年,长大了就卖给人牙子或者收点聘礼嫁出去,也有不少人家发现是丫头就直接溺毙。

如今嘛......女子能科举,能当官,和男子差不多,不少人家决心培养丫头了。

宋昭玉招了很多女子幕僚,准备成亲的同时不忘给这些幕僚找事做。

近两个月,京城各处都能看到女官带着一群男人女人风风火火干活的身影。

她们有的在铺路,有的在造房子,有的在试验田,有的跟着开设医馆,每个人都有做不完的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