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初见帝师孙承宗(2/2)
然而他又拿阿巴泰没有办法。
因为对方虽然被俘,可总归是女真人,根本不在明朝的体系之内。
这样的人不给面子也不能拿他怎么样。
再者,此人是皇帝点名要的重要人物,打打不得,骂不骂不得。
随即他又明白过来,赵秩说的这么小声其实是在照顾他的面子。
这小子,年纪纪轻轻,太懂事了。
看来日后得照顾点才行,日后他做的官大了,我也能顺手捞点好处。
“好了,既然他不愿意说,等到了北京城进了锦衣卫的大牢自然就会说的。”
想到这里,高公公丢下阿巴泰,让赵秩跟着他一起进城。
这可是一份殊荣,多少人想都想不到的,不过在赵秩这里却是很不情愿的。
推不敢推,只能硬着头皮跟上。
当然,有人抬举并不意味着可以横行无忌,现在可不是他一个小小的武节将军能趾高气昂的时候。
赵秩让通州总兵杨国栋等人走了之后他才敢挪动步伐。
见他如此懂事,杨国栋等人没有说什么,也没有把位置让出来,都紧紧跟着高公公的后面。
“大哥,你怎么不走前面,高公公不是让你跟着他吗?”
见赵秩一步步落在后面,赵铁走过来轻声问道。
赵秩作了一个啉声的手势:“低调,低调,和兄弟们走在一起我的内心安心一点。”
“原来如此”
赵铁恍然大悟。
就这样,一群人簇拥着高公公和押解着阿巴泰前往城内。
行走的时候,刘勇还有意识的落在后面,和赵秩等人走在一起。
不会儿了,众人来到通州县衙。
就是在这里,赵秩见到了明末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大明忠臣孙承宗。
孙承宗,字稚绳,号恺阳,保安高阳人(今属河北),1563年出生,现年已经66岁了,在古代这个年纪算得上高龄了。
历史对他的评价是中国明朝末年的大臣,民族英雄。
他一生起起伏伏多次,做过翰林院编修、中允,谕德、洗马、少詹事、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督师辅臣……
这个洗马可是给战马清洗的意思,洗是一个通假字,通先,是一个官职,主要负责辅导教育太子政事,文理等职。
换句说是太子的老师。
等太子做了皇帝之后,他就顺理成章变成皇帝的老师。
孙承宗辅导的太子朱由校,也就是天启皇帝。
正是因为有这个身份存在,魏忠贤几次想陷害孙承宗没有得逞。
己巳之变的时候,孙承宗因为柳河之役失败而赋闲在家。
柳河之役发生在大明了天启五年(1625年)八月份。
明军将领马世龙误信已经投靠女真人的奸细刘伯漒之言,派鲁之甲、李承先袭取耀州,结果二将中了埋伏,在柳河战死,一同损失的还有四百多人。
因为这事,朝中少有少人开始弹劾孙承宗。
天启皇帝不允,因此和朝中大臣针锋相对。
消息传到辽东,孙承宗为了不让皇帝为难,主动辞去督师一职。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